[尽管
基金打新有利可图 炒新资金才是罪魁祸首 _
2011-12-05 16:36: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新股认购赢面大,炒新追高死得快
近年来,新股报价过高多为人诟病。每当新股市盈率超过100倍以上时,市场往往一片惊呼:“又来圈钱了!”诚然,如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所说:“发行人想卖高价,实际上无可厚非。他想卖东西,卖高一点是无可非议的。”那么,那些报出高价的投资者,特别是手持重仓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报价过高吗?特别是那些有三个月禁售期的机构,他们就不会担心股价破发?我们统计了10年到11年11月为止,首发市盈率最高的20家新股的详细信息(表1)。从表面来看,首发认购了这些股票的投资者都开出了一个“高价”。但是从结果而言,这些投资者最后仍然有利可图。
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以最高市盈率认购的20家新股的投资者中,首日抛出获利的有19家,盈利可能性达到九成五,合计盈利达到了649%。而亏损可能性仅有1家,亏损可能性只有半成,亏损幅度也仅有11%。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三个月后抛出获利的有12家,盈利可能性尽管只有60%,但合计盈利幅度有438%,大大高于合计亏损的幅度67%(表2).
为什么出了高价的投资者仍然可以赚钱?答案是,因为有另一部分投资者在亏钱。对于新股来说,最大的受害者是新股上市后的接盘人。统计显示,如果一个投资者从开市第一日买入,然后一直持有,则最终亏钱的可能性会很大。假设投资者在开盘时就高价追入,等到3个月后再卖出,则20家新股里面仍然保持盈利的只有5家,净亏损193%;如果持有至今,仍然保持盈利的也只有7家,净亏损扩大至243%。长期持有的策略不仅对追新的投资者不利,甚至对“低价”打新的投资者而言也是噩梦,如果打新成功的投资者将股票持有至今,最终将“扭赢为亏”,合计净亏损24%。
改革不出炒新不死,首日交易制度或应反思
为什么新股上市后的接盘投资者普遍亏损?原因在于目前“炒新股”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气。据统计,尽管这部分高市盈率的新股发行价已经很高,但是它们上市首日的价格更高,普遍一开市就拉升了30%-40%。不仅如此,紧接而来的“次新股炒作”,更是将股价推到了珠穆朗玛峰之巅。正因为大家都期待着炒新股,所以才会有人争先恐后地去将接盘,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正因为无论多贵都有人接盘,所以打新股的人才会肆无忌惮地去报高价。但是,鼓声总有停止的一刻,一旦新股的价格到头,接下来的就是漫长的股价下跌和价值毁灭之路。昔日红得发紫的头牌姑娘,很快就会变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残花败柳,只留下遍地鸡毛供人感叹。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由于认购的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因此就算股价腰斩也可能盈利。但是对于那些追高的投资者而言,抱着一堆高价的股票,要么割肉止损,要么苦苦等待股价回升,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有专家表示,新股爆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行时人为造成的供给紧张状态。按照目前的一般情况,一家公司首发上市交易的股票只占20%。以总股本3亿股、每股发行价25元计算,一开始的流通股金额也只有15亿,比一般的中小盘股还要小,而且新股往往庄家介入不深,要控制盘面价也非常容易。但是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盲目炒新的恶习也应该自我反省。
有基金经理曾经撰文设想,要解决新股爆炒的问题,必须对目前的新股上市交易制度进行改革,要么扩大新股发行的范围,一个星期上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公司,把炒新的人塞得大倒胃口;要么,放宽大小非减持的规定,甚至上市当日就可以减持。一旦有人恶炒新股,大小非就可以马上“倾囊相授”。不过在目前而言,这些设想都不太现实。所以这个基金经理到最后也只能长叹一声:在发行问题仍然无解的当下,我们怎么办?唉,真是一点办法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