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造了条件。
上述PE高层人士表示:“无论什么样类型的投资,总还是逃不出公司价值与进入价格两个关键因素,如果PE看重这家公司的增长潜力,并且进入的价格又有吸引力,那么投资也就顺理成章。”
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孙强日前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曾表示,华平不会利用经济和市场处在底部而刻意压低价格,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反而会做出逆向选择。他透露,华平曾对过往投资项目做过统计,最终投资收益对入股价格的敏感性并不高,因为企业的高成长会很快消弭10%或者20%的入股价格差距。
“我们的理念是宁缺毋滥。不需要投太多,投一个就要扎扎实实把它做好。2009年我们一个都没投,2010年我们投了11个。有好机会的时候我们会大举进攻,没有好机会的时候宁可不投。”孙强说。
强大的资金支持
然而也有投资中国市场的外资LP(有限合伙人)向记者指出,外资PE大佬的大手笔背后是资金的过度供应。“外资PE最主要的投资人是发达国家的养老基金,最终管理这些养老基金的可能是美国某一个州几个年轻的政府官员。他们对于亚洲和中国的市场和企业一无所知,名气大的基金很容易从他们那里募集资金。”这位人士还表示,赢者通吃的现象在本土PE机构中也开始显现,那些新的基金很难得到LP的钱,但是鼎晖这些大机构一出手往往左右逢源。
在这位人士看来,能提供较高收益的投资标的毕竟稀缺,在手里掌握了大量资金供给的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就有了更多投资公开市场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