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欧美市场,近日也没有创出新低,越来越多的A股股民,面对A股圈钱的容忍,随着市场持续下跌,愈发“伤不起了”。95%的人选择出局或观望。不管你信不信,目前“玩”股票的人越来越少了。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两市股票账户总数为16471.27万户,其中有效账户数为13971.97万户;两市基金账户总数为3685.82万户。而两市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仅为833.27万户,环比猛降25.1%;A股交易账户占比缩至5.14%,创年内新低。
权威统计数字显示, 2010年到现在,在股民年龄上,34岁以下股民占比,2010年比2009年减少了6.4个百分点;同时,45岁以上股民占比增加了5.3个百分点。
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股民比例占到1.66%,比上年减少3.87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4000~8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股民比例较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达到20.12%。
股民中拥有本专科学历的仍然占比最大,为56.5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4.42%,比2009年提高0.36个百分点;同时,初中以下低学历的股民比例占10.30%,比2009年增加0.82个百分点,2010年高低学历两极分化略有放大。
人群分布:老人和低收入人多
与2009年相似,2010年股民的主体前三位依次是:企事业单位普通职员,占29.87%;自由职业者占17.47%;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占11.05%。参与2010年调查的股民股龄分布比较均衡,其中股龄在3~5年的最高,为22.71%;10年以上股龄的占17.39%,股龄不足一年的占12.76%。对比2009年的调查,2010年老股民参与程度比新股民高一些。
2010年股民投在股市上的资金量构成比例与2009年相比变化不大,只是资金量在5万元以下的股民比例略有增加。
国外股市还有谁在炒股?
澳大利亚:
股民占澳大利亚总人口43.5%,占比堪称世界之最。但其中差不多七成股民的股票是由祖父辈传下来的,他们乐于定期收受股息。所以在澳大利亚要看一只股票是否走好,主要看股息派发的好坏。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股民委托他人理财,并不是自己开户炒股,仅有5%~7%股民为活跃股民。
澳大利亚股市单日交易量不大。九成股票是由澳大利亚各个投资机构如银行、基金来操作,由散户持有的比例很小。
日本:
大多数日本人仅将股票、基金、债券等当作“比银行利率高些”的理财方式,而非赚钱方式。也因此,在日本的散户股民中,家庭主妇和单身白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一般的日本主妇,在缴完房子和汽车的分期付款、安顿好全家日常生活、计划出每年的节庆和度假之后,才会拿出余款的25%至40%进行各类投资和理财。股票一时涨跌,并不会对她的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的散户只要买了股票,基本都会长期持有,很少有“炒短线”的股民。他们也只会在认可了一家上市企业具备长期成长价值之后,才买进这家的股票。
加拿大:
加拿大很少有所谓“职业股民”,除了自己“开盘子”做投资公司或独立经纪人的(这要在中国得算“券商”)。在加拿大,主流股民是有部分闲钱的白领和中产阶级,他们资金充裕但时间有限,委托经纪代理是常态。加拿大也有各种股指期货和“放大盘 ”的操作,敢入场的都是“职业股民”,但为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