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
我对默克尔行为的解读是,“适量、适时”本身就是战略。她或许期望着通过这种方式,德国人民能团结起来,承担更多。同样,她或许期待着,这种方式将能帮助外围成员国达到应有的标准。她不会允许事态发展到导致欧元区解体的糟糕地步;但她也不会拿出太多钱,让懒散者得以放松努力。
实际上,“适量、适时”迄今一直是“太少、太迟”。曾经,危机只局限在小成员国,现在它已发展为漫天大火。主权债务息差已经高入云端。更糟糕的是,主权债务息差已经开始被纳入欧元区解体的风险。
几乎可以肯定,蒙蒂和帕帕季莫斯分别是意大利和希腊推行成功改革和调整的最后希望。希腊的失败将使人烦恼,但意大利的失败将带来灾难。如果意大利被迫违约,它很有可能选出一届以脱离欧元区为政纲的民粹主义政府。如果它这样做了,很少国家能够幸免于难,包括法国。
但蒙蒂必须完成的任务是极为艰巨的。正如有评论指出的,只有令意大利财政政策收紧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并使高达GDP120%以上的公共债务总额开始下降,这样才能扭转其国债息差扩大的趋势。而这将对产出造成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实际的收紧规模则应该比这还要高。但如果意大利经济不能复苏,投资者不太可能重拾对意大利债务的信心,因此仅有紧缩政策还不够。
拟议中的一些结构改革将会引发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也会动摇市场信心。鉴于这类财政紧缩计划会导致内需不振,意大利将需要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但要重新获得本世纪头十年里失去的竞争力,将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本身就意味着裁员、名义工资下降,而这些都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动荡和债权人不安的因素。
这个过程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不大,且可能需要许多年的时间。鉴于贝卢斯科尼一定会谴责蒙蒂政府,称其不过是外国利益的工具,因此意大利新政府的政治障碍也将是可怕的。
除此之外,蒙蒂还需要大量的帮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他需要担保资金来支撑国债展期,总计近1万亿欧元;其次,他需要有利可图的、充满活力的外部市场;最后,他还需要切实可行地加强欧元联盟的政治基础,使其足以消除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这一切都将依赖于德国的大胆决策,也将依赖于欧洲央行。如果欧洲央行未能阻止欧元区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那么,那些较大的其他成员国就没什么希望了。意大利可不是小小的爱尔兰,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清楚。
欧元区一直在磨磨蹭蹭,直到罗马着火。意大利新政府成立之际可能就是灭火的最后机会了。诚然,即便意大利发生违约,它也有可能继续留在欧元区,但这种可能性不大。无论如何,意大利违约将重创全欧洲的债券市场和全世界的银行业。依靠“太少、太迟”苦撑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的是“太多、马上”。实力带来责任,只有德国才具备这种实力,因此,德国必须履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