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不知中国液晶面板业是否会重现当初CRT崛起与陨落的一幕。后者目前开始有了一些空间,随着行业陷入低潮,韩日、台湾地区面板巨头开始收缩投资,而中国大陆投资高昂的两大项目则已量产。
“对华星光电、京东方两个国内高世代项目来说,现在的市场环境最困难。”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给出了相反的判断。
-
,可灵活地调整价格。
LGD、三星、友达高世代线将在2014至2015年折旧结束,华星光电和京东方最快完成折旧要在2017年。
深超光电董事长于忠厚去年曾对本报说,华星光电的投资比三星等晚了2到3年。如果再晚,巨头一降价,本土一投产就会亏损。
产业链孱弱是另一风险。李亚琴说,面板上游材料是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膜和液晶分子,成本占面板总成本约80%。而它们主要掌握在三星与康宁合资公司、LG化学等海外企业手中。即使中国面板生产成熟,也无法从根本上拥有成本竞争力。目前彩虹、东旭、盛波等本土企业也在布局上游,但离自主很远。
不过,李东生说,LG化学和旭硝子已积极配套华星光电,在中国设厂会转移部分技术。通过产品上市和技术人员流动,会将先进技术扩散到中国企业,带动上游材料环节本土化。
谷至华说,中国高世代项目困难是必经过程。CRT电视仍未退市,液晶平板业至少还有20年发展期。如果掌握话语权,中国将在制造、研发方面成为重镇。
至于OLED,他认为那是巨头的迷魂阵,目的在于动摇大陆发展面板业的信心。否则它们过去两年也不会发生重大调整。而材料部分,一旦中国面板制造形成规模,海外企业肯定抢着来配套。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年CRT显像管国产化造就了今天中国彩电巨头市场格局,稳定了中国市场。今天的液晶面板,不仅可以稳定中国市场,还可以抢食过往由国际巨头把握的新兴市场。过去CRT技术时代,中国产业落后十年,液晶面板只落后五年,但有了液晶面板本土化产业链,也许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中国只会落后一两年,甚至与国际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泰国水灾未影响部分钕铁硼厂商订单 _
下一篇:欧美系银行成标普降级重灾区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