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环球财经 > 正文

德班气候大会“中国角” 彰显“中国行动力” _
2011-12-06 01:48: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正在以切实的减排行动、产业实践成果及减排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努力及行动力,备受世界瞩目。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正在以切实的减排行动、产业实践成果及减排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努力及“行动力”,备受世界瞩目。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结合了发展需求和政治意愿,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典范,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节约做出贡献。

  让世界感受“中国行动力”

  • 等众多国际知名的中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也都是节能减排的积极践行者。

      通过此次“中国角”活动,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社会将深入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行动、成就和进程。而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的通力配合和卓越贡献,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一种“中国行动力”。

      企业与政府同心同德同行动

      在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力上,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一直与政府同心同德同行动,始终站在节能减排的最前沿,从而成为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

      据2012年《低碳发展蓝皮书》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已高达1.73万亿元,民营企业的占比不可小觑;同时,作为企业公民,中国民营企业也用实际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等诸多文件中,都对投资清洁能源持鼓励与支持态度,还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在众多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之时,应对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们提供了转型与发展的机遇,加之政府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明确表示未来投资将首选清洁能源。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已有180家进入了节能环保产业,149家进入了新材料产业,128家进入了清洁能源产业,24家进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王玉锁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已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好了准备,而“嗅觉灵、意愿强、潜力大”是民营企业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

      中国责任与风范的充分彰显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包括中节能环保集团、新奥集团等在内的中国企业,显然已经成为支持中国政府履行减排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有生力量。而中国政府的作为与清洁能源企业的贡献,则一同催生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所体现的中国行动力,并成绩斐然。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上个月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显示,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实现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已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

      有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将达5万亿元。中国政府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们,不仅在资金方面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而且在推动国际清洁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将继续不遗余力,充分兑现承诺,彰显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具有的中国责任和中国风范。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二季度意大利贷款及房屋成交量下降 _
下一篇:韩或下调明年GDP预测 _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