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与法 > 正文

解读:过度扩容是A股主要内伤
2011-09-13 17:22:31   来源:新浪   评论:0 点击:

过于突出融资功能,却没能成为有良好回报的投资市场,是国内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的弊病。如果在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的特殊时期,扩容 抽血还不能适可而止,岂不是不顾投资者死活。这样的市场还能提升信心吗?  张...

过于突出融资功能,却没能成为有良好回报的投资市场,是国内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的弊病。如果在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的特殊时期,扩容 “抽血”还不能适可而止,岂不是不顾投资者“死活”。这样的市场还能提升信心吗?

  张炜

  上证指数接连两天创13个月以来的收盘新低,2437.68点的本轮调整低点面临破位的考验。中金公司的一份研最新究报告指出,“如果今年仍像过去几年最后4个月占全年融资额比重达到40%的话,市场继续向下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这一报告点出了A股走弱的关键原因,基本面的不确定只是“外伤”,扩容过度才是主要“内伤”。

  欧洲债务危机加剧及美国就业数据欠佳,导致全球股市再度上演“黑色星期一”。受此冲击,A股难免被牵连,遭遇内外多重利空的夹击。9月5日又逢准备金新规分步实施的首日,五大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开始上缴准备金,进一步凸显A股的资金面吃紧。

  随着股指走低,大股东增持悄然升温,不少国有控股股东大手笔增持。例如,中国建筑(3.48,0.00,0.00%)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总公司9月5日增持2000万股,同时公告称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通过上海证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然而,市场信心并没有因此“止跌”,被增持公司的股价提振效应十分有限。投资者很清楚,大股东增持虽是一种救市手段,但难以改变大盘调整的过程。上轮熊市中,工商银行(4.14,-0.04,-0.96%)等国有银行股被高调增持,但对大盘及市场信心的刺激主要表现为短期效应。更何况目前股市的资金面 “捉襟见肘”,大股东增持的“输血”如同“杯水车薪”。9月6日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8月以来有74只A股发布了174份股东增持公告,累计公告增持金额达16.25亿元。可若把这一增持量与9月5日A股净流出120.7亿元进行对比,就能看出大股东增持难改股市的资金面困局。

  海外股市连续大跌给A股带来心理恐慌,可在多种负面因素中,资金面吃紧才是困扰A股最核心的利空。股市资金面的紧张,不完全由紧缩政策造成,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扩大及货币政策短期不放松,只是利空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A股在连续下跌的同时,仍然承受较重的扩容压力。8月份随着股指探底,新股发行节奏一度放缓,新股发行数量从8月第一周的9只降至第5周的3只,但半年报披露结束后“故伎重演”。本周,扩容节奏突然加快,共有8只新股密集发行,摆出9月份新股发行家数不会减少的架势。此外,9月2日有7家公司宣布再融资计划。民生银行(5.86,-0.01,-0.17%)获准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增发H股,预计金额高达290亿元,其中A股募集资金不超200亿元。另外,6家公司的再融资合计涉及金额63亿元。

  如此来势汹涌的扩容 “抽血”,反映出A股在政策上缺乏“休养生息”的机会。2010年的扩容已经证明其对股市的伤害,是A股“熊踞”全球主要股指跌幅前列的主因。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内地股票市场2010年通过新股发行筹集到的资金总额高达669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同期美国股市通过新股发行筹集到的420亿美元。如果今年继续被扩容压得难以“喘息”,再加上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大震荡及国内高通胀等负面因素,A股可能凭借中国经济较好的增长速度 “独善其身”吗?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的现状,表明扩容过度加剧A股的跌幅,进一步损伤了投资者信心。

  以往股市走熊时,管理层采取过暂停新股发行的救市举措。近几个月来,要求停发或缓发新股的呼声高涨。虽然停发新股不一定带来股指反转,但减轻扩容压力对股市的帮助肯定存在。眼下A股的主要问题在于资金吃紧,扩容减速可谓“对症下药”。过于突出融资功能,却没能成为有良好回报的投资市场,是国内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的弊病。如果在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的特殊时期,扩容“抽血”还不能适可而止,岂不是不顾投资者“死活”。这样的市场还能提升信心吗?在此情况下,大股东增持不会有实质性的救市效果。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解读 过度 扩容

上一篇:广州楼市降价仍是浮云 或提高售价后再打折(图)
下一篇:IPO过会率下降券商钱包堪忧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