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后,温州传出的似乎都是好消息:救市政策不断出台、银行积极表态、跑路老板陆续回归。
在经历了一场因高利贷而起的民间借贷危机后,身兼制造之城和民资之都双重身份的温州正慢慢恢复平静。在经济开发区之类的企业聚集地,如果不是个别企业门口贴着的一张张白色的封条,丝毫感觉不出9月底发生在这里的风声鹤唳。
然而,这只是表面。好比一个人被狠狠打了一棍,看上去没什么事,其实内伤很深。一位当地学者说。
被摧毁的信任链条
王老板心急如焚。他与人签订合同,准备花1000万元买处厂房,先期已经付了300万元。如果第二天不能付齐700万元余款,不仅厂房到不了手,原来的300万元也将打水漂。然而,他四处筹措,却怎么也借不到这笔钱。
他给方培林打来电话:能不能借我700万,就用一两天,多少利息都行。
类似的求援电话,方培林这些天已接到多个。方是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方培林对早报记者开玩笑:其实,这个时候,你比我更容易借到钱。为什么?因为我是开担保公司的。
一波老板跑路风,让温州在经历了空前的恐慌情绪后,开始陷入相互不信任的境地。
民间借贷已经骤停。自称最了解温州的人之一的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说,2个月前,一个电话就能借到2000万,现在想借200万都难。
不是因为经历了危机,温州人没有钱了。温州人有的是钱,但现在有严重的惜金心理,宁肯都握在自己手里。温州民间资本研究会会长、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健向早报记者分析,你向我借,我却不借给你,倒不是担心你,而是担心钱借给你,你被人家骗。另一方面,我也不敢向你借钱,怕你借给我,马上又被银行收走。
在温州民间借贷链条上,担保公司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目前,温州已有270多家担保公司。不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周德文告诉早报记者,现在担保公司几乎都处于歇业和半歇业状态同城315诚信网产经,基本上只收款,不放贷。
大批老板跑路,使曾经构成温州地下金融的基础友情、亲情变得不堪一击。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债务危机是信用危机,同时带来了信心危机,让温州10多年培育的诚信基础又经受了一次打击。
周德文说,现在很多企业老板出差,上飞机前都要跟政府汇报一下同城315诚信网产经,以免遭到不必要的误会。另一位当地人士说,有些老板即便在办公室,也要带上两块电池板。如果出差两三天,除了钱,惟一不能漏带的就是手机充电器,以防手机没电而接不了电话,一旦接上电话,语气语调还不能有任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