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在一上市公司的保护下 理所当然的存在着。这家被称为凯星化工的企业,(以下简称凯星公司),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家上市公司——蓝星集团大院内,厂房则紧邻居民区。
一个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在生产20多年的时间里,竟没有安全许可证、环评、环评批复与验收报告,更谈不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等。据企业内部相关知情人透露:生产中产生的废液盐酸,不经任何处理,从工厂内部直接排入地下深井,严重污染着地下水资源。这一行径,竟骗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管,甚至当地环保局不知凯星的存在。
2011年7月8日,《中国环境观察》在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拥军北路1号的凯星公司看到,该企业位于蓝星集团院内西北角的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厂房和设备相当老旧,规模较小,厂门口没有任何标识。一位蓝星集团的员工告诉《中国环境观察》,这个企业主要生产601(烷基磺酸钠)。
据了解,凯星主要生产的烷基磺酸钠的原材料为:危险化学品氯气、二氧化硫、烧碱、300号蜡油(可燃油)等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烷基磺酸钠,同时会产生氯化氢气体通过水吸收产生副产品盐酸,并有部分氯化氢气体以及少部分没有反映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每生产4吨烷基磺酸钠,就会产生1吨的盐酸废水。
正因如此,盐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进一步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是公安部门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而氯气还是一种剧毒气体,原材料在生产和贮运中容易产生爆炸;公安和安监及环保部门对使用和生产这些化学品必须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批制度。
据一位对凯星化工甚是知情的人士说,“凯星化工的污水不经处理,在车间内有条向地下直接排污的管道,因长期积累,对地下水资源形成严重破坏。”
蓝星集团环保处卢处长在电话中告诉《中国环境观察》,凯星公司原来是该集团的一个车间,现在是由集团分流的职工刘春翔个人负责生产经营。有营业执照,凯星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液、废气,即使有也经过蓝星集团的除污设施解决了,因此,凯星应该不存在污染。
对于生产出来的产品去向,卢处长称,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是供蓝星集团使用。而本刊从内部相关知情人透露得知:近几年,随着烷基磺酸钠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好的时候,每吨可以卖到近万元的价格,在利益的驱使下,凯星的产品还销往全国其它各省市。没有安全运输许可的凯星,就是在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眼皮下,完成这一非法经营活动。
大同市环境保护局宋副局长对《中国环境观察》表示,环保局没有接到过凯星的任何投诉,目前还不知道有凯星公司。如果经查属实,环保局将依法查处。
大同市环境保护局开发科胡科长则称,凯星公司是80年代开始生产的,不需要办理“环评”等手续,我们环保局没有权力去关停它。
在随后大同市环保局的调查中了解到,凯星原来是山西省合成橡胶集团(简称山橡集团)的一个助剂车间,1989年由山橡内部一名下岗职工购买,凯星与山橡剥离了关系,但地址还在山橡院内,为此生产烷基磺酸钠的凯星没有到任何部门重新登记,等没有办理任何安监、环保、公安等危险化学品运输手续。烷基磺酸钠主要供山橡使用,多余的产品还对外销售。2004年山橡集团被蓝星集团收购,由于蓝星化工处于大同市区的上风向,政府要求其搬迁,“到明年,凯星估计要不倒闭,要不也跟着搬走。”环保局办公室焦主任说。
本刊在上市公司蓝星集团的一些公示信息里了解到:蓝星已经在阳高县化工园区圈起了地皮,陆续在2015年实现全部搬迁。也就是说凯星的无证违法生产与经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凯星化工在生产20多年的时间,无任何安全许可与环保手续下大肆生产,甚至大同市环保局还不知其存在,更谈不上监管。这样一家被蓝星集团环保处卢姓处长指认的集体企业,是如何逃避过种种监管而生存至今? 对此,本刊将继续给予关注。来源:中国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