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焦炭仅1亿吨增量,10%独立焦化企业面临破产或重组
焦化行业低迷折射产业链困局
厂区前车水马龙变成了门可罗雀。段经理整天闷在办公室里,没有任何办法。
“整个焦化行业形势都不好,我们公司停产幅度已经达到50%,钢铁企业是焦炭的采购大户,现在钢企采购价格每吨普遍降低了30元至50元,现在卖1吨焦炭就要亏损200元以上。”山西一家独立焦化企业负责人段经理11月9日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这家企业算得上中国焦化行业“高产量、卖不动”的缩影。仅10月份,钢企采购的焦炭价格每吨已经下跌500元以上。与此同时,三季度我国焦炭产量再创年内新高。9月份我国焦炭产量为3708万吨,同比增长14%。
更为不幸的消息传来,按照近日工信部下发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测算,到“十二五”末焦炭增量仅为1亿吨水平,而目前国内焦炭产量增幅每年高达3000至4000万吨。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穆文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国家调控和市场调控共同作用于当前焦炭行业,加上焦炭品种金融属性增强,不排除在“十二五”期间经历一次大洗牌。约有10%的独立焦化企业面临破产或重组,而国内独立焦化企业至少有700至800家。
产能严重过剩:
吨焦亏损200元以上
段经理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的产能在200万吨上下,自己周边的企业比自己公司产能要大得多,市场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容量。
“互相之间压价很严重。下游钢企要求焦炭降价,本来行业内统一意见,不能再降了,但仍有企业每吨暗自降价30元至150元出货。”段经理说。
联合金属网预测,2011年中国焦炭年产量将达到4.2亿吨至4.3亿吨水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9月国内焦炭产量达到3.2亿吨,同比增长13.8%,同期,全国粗钢产量52574万吨,同比增长10.7%,焦炭产量增速仍大于粗钢产量增速。如果在不考虑限产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国内焦炭产能过剩将有7500多万吨。
穆文鑫告诉记者,以焦炭主产区山西为例:当前,焦化企业平均限产幅度在50%左右,按综合配煤最低每吨1550元测算,约1.4吨焦煤生产出1吨焦炭,计算出1吨焦炭直接成本就是每吨2170元,而目前山西准一级焦主流车板价格成交在每吨1850元左右,即使加上下游化产品和煤气发电补亏额度,焦化企业吨焦亏损在200至300元左右。以上还不含当前较高的财务成本和机器折旧等。
雪上加霜的是,焦煤资源税上调在11月1日已经开始执行,税率提高至每吨8元至20元。据测算,按照每吨焦炭约消耗0.45吨焦煤计算,焦炭成本将直接上涨5元左右,考虑其他能源资源税上调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每吨焦炭的成本预计上升10元以上。
此外,由于国家鼓励钢企自建焦化厂,更加剧了产能过剩,也让独立焦化企业在产能过剩中迷失了方向。
近年来,一大批干熄焦炉陆续投产,焦化产能大幅增加。其中,鞍本钢铁集团(2010年焦炭实际产量1388万吨)、宝钢集团(2010年焦炭实际产量1301万吨)、首钢集团(2010年焦炭实际产量888万吨)、 河北钢铁集团(2010年焦炭实际产量811万吨)等焦炭产能逐年递增。
河北某大型焦化集团内部人士称:目前钢厂自建焦炉后,外采焦炭数量减少、质量也更为苛刻,未来独立焦化企业生存将面临严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