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高盛称未为吉利安排债券融资
2011-11-18 16:21: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吉利被传陷入了高盛的高利贷危机的事件,仍在继续发酵。   11月15日,吉利集团率先发表声明称《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报道用大量捏造、虚构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吉利...
  吉利被传陷入了高盛的高利贷危机的事件,仍在继续发酵。

  11月15日,吉利集团率先发表声明称《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报道用大量捏造、虚构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吉利集团及其掌门人李书福(详见本报11月17日的报道《市值两日缩水9.69亿港元 究竟谁在“暗算”吉利》)。

  昨日,事件的另外两方也分别有了回应。高盛集团发布澄清声明称,该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未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安排债券相关融资,高盛在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司交易中亦未提供任何顾问服务。

  但消息的发布者《证券市场周刊》依然坚称其报道真实可靠。上述报道的作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文章的依据确凿,目前《证券市场周刊》已向吉利发出了律师函。

  高盛否定了报道的基础

  与此前吉利发布的洋洋洒洒近千字,列出《证券市场周刊》报道的“四大罪行”相比,高盛的澄清公告似乎更“给力”。

  由于《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理论的基础是今年8月,高盛完成的一份对吉利集团的投资报告显示,在吉利向福特汽车购买沃尔沃之时,高盛除了作为福特出售沃尔沃的财务顾问外,还充当了吉利集团的海外融资方,并参与到了吉利向海外发行高息债券的进程,而这笔高息债券的利息高到“可以根据现实经验展开想象”。

  上述报道称,高盛的做法是通过吉利集团母子公司分头发债,高盛选择了财务披露清晰的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发债,再以母公司做100%资产担保,锁定了看得见的收益。此外,还通过联合海外其他投行共同为吉利集团发债融资。而《证券市场周刊》获得的一份高盛投资团队的推荐书上,高盛对吉利集团的投资案被列为第二大明星项目,第一位的项目则是高盛入股工商银行。

  但高盛的澄清公告简练地表示,该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未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安排债券相关融资。法德律师事务所的曹湛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盛的澄清公告否定了上述报道的基础,如果高盛真的从未吉利安排过债券相关融资,那么又何谓“高利贷”?

  高盛报告成关键证据

  曹湛律师指出,现在双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被《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报道引为基础的——高盛于今年8月完成的对吉利集团的投资报告,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又究竟是如何表述的?

  本报记者在高盛中国及高盛集团的官网中,均未找到这份报告。而上述报道的作者表示,这份报道是从权威可靠的渠道取得的,只是目前仍不能对外公布。

  一位接近《证券市场周刊》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三方的事态已经闹得很僵,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圜的空间已经很小,最终极有可能对簿公堂。

  而自身陷“高利贷”的消息发布以来,吉利汽车(0175.HK)的股价已经连续三日累计下挫6.73%,于昨日报收于1.94港元/股,市值缩水10.44亿港元;而高盛集团由于持有12.97亿股吉利汽车,3天之内也承受了1.82亿港元的损失。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恒立油缸10月28日上市定位分析
下一篇:--两大油企自抬中间成本制造账面亏损?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