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融资中国记者研究发现,国瓷股份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关于废水、废气处理问题与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有出入。
10月21日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股份)首发申请获得发审会通过,即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虽然国瓷股份以行业领先地位、较高的技术壁垒等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但其背后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环保“标准”疑云
据融资中国记者研究发现,国瓷股份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关于废水、废气处理问题与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有出入。
公司主营业务为MLCC电子陶瓷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于电子信息材料行业,部分生产工艺属于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伴随废水、粉尘、废气、固体废物及噪音污染。
招股说明书显示,国瓷股份对“环境保护”中废水问题公布信息如下:“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钛酸钡固体悬浮物的废水。公司的工业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置后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表2 二级标准及东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集中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据记者了解,公司上述的《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已被新标准所代替。
住建部于2010年7月公告的第713号文件中称,批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为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CJ343-2010,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原《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同时废止。
在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网站的资料中显示,“新标准”是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新修订,其中在标准名称、项目名称、项目数量、标准、等级等方面都有较大调整。
在调查时记者了解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由国家建设部发布,属于城建标准,不是环保标准。环保部门进行监测时,该标准仅作参考。国瓷股份应按照规定执行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日实施的《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
同时,公司目前对废气处理执行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于2010年10月1日作废,由《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所代替。
在公司招股说明书风险因素中指出,“公司一直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
既然公司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为何在废水处理上执行国家住建部的“旧标准”,不是“新标准”,更不是环境保护部的《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何在废气处理中执行环境保护部已经废除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如此自相矛盾的事实让人惊讶不已,对此,记者带着诸多问题数次致电国瓷股份公司董秘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拟建项目投产后万吨废水或将不符合处理标准
据悉,公司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年产1500 吨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粉体项目,计划投资金额达1.3亿元。拟建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电子陶瓷材料粉体(主要是钙钛矿系物质)固体悬浮物的废水,污水量为每天60 立方米。
若按照一年240个工作日计算,新项目建成后,每年产生的近1.5万顿废水经处理后进入东营河。就公司目前状况来看,此1.5万吨废水究竟按照何种标准处理还是未知数,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
据了解,公司生产原料、辅料中的四氯化钛、八水氢氧化钡、液氨均属于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范畴。
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情况公司没有具体披露,相关污染物排放不详,所以无法计算。
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报告期内,本公司的环保支出共计216.36 万元。显然,环保方面支出与公司在建项目、拟建项目金额相比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