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过程中,因存在未充分了解发行人合规经营情况,对发行人销售情况调查不充分,对发行人不同加盟商的具体数据以及战略加盟商的市场定位、双方权利义务约定等事项不熟悉、不了解,收到了证监会的黄牌。
桩桩案例表明,保荐人的不尽职已成为行业通病。
3。呼唤严惩
海通证券的乌龙事件成为昨天业内的一大笑谈,关于“保荐人只荐不保”的保荐人制度反思也由此被再度引爆。很多知名市场人士就此事展开热议,其中,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在其微博上以“好大一个不应该的玩笑”为题,对此事进行了点评。
昨天,记者采访了林义相。他表示,此事暴露出海通证券内部多个环节均存在问题,起码说明有些工作环节流于形式,“不仅仅是保荐人失职,保荐书的起草部门、审核部门、法律合规部门等都脱不了干系。要想强化保荐、承销机构的责任,使其收益与责任对等,就应该对发行人和保荐人的不端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更大的成本”。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海通证券此番乌龙事件虽然不太严重,只是文字上的差错,但对公司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揭示了券商对于保荐人疏于管理的现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保荐人没有尽职,得到的处罚基本上就是黄牌警告,或是暂停一段时间的保荐工作而已,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只有管理层加大对失职保荐人的惩处力度,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事实上,伴随着新股破发、发行中止等情况的出现,市场对加强保荐责任、提高保荐质量、避免虚假陈述和包装上市等情况的呼声再起,证监会也在保荐监管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于近日正式推出保荐信用监管系统,全面公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注册资料、近年来保荐项目的详细情况、近期对监管对象的处罚情况等。
海通证券将为此次犯下的错误付出怎样的代价?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