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2.26%。有市场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光明乳业及外资奶粉品牌惠氏、雅培上调产品价格的消息,加强了资本市场对国内乳企产品涨价的预期。
但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看来,奶制品涨价潮的始作俑者往往是洋奶粉,液态奶行业则因为竞争非常激烈而较少出现涨价,涨价容易导致企业失去部分消费市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因此,国内乳企一般不轻易涨价,即使涨价也是非常谨慎。
“明年全国平均原奶价格将会维持今年3.2元的水平,不会有明显涨幅,各大乳企的成本压力也会小于今年,整体提价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明年笼头乳企的业绩增幅将会好于今年。”一乳业分析师如是说。
记者在上海部分超市里看到,包括光明产品在内的鲜奶、酸奶等并没有明显涨价,消费者也没有因涨价的传言而进行“囤奶”。一位消费者称,奶制品保质期都较短,不易储存,因此对厂家涨价也没有办法。
蒙牛、伊利等乳业企业表示,近期并无涨价计划。蒙牛公司一位高管称,企业应尽量自行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采取降低销售费用、减少广告费投入、开发新产品等内部消化措施,尽量避免提升价格。
在乳业专家看来,婴幼儿奶粉的毛利较高,国产奶粉要追上洋奶粉的盈利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国字号乳制品企业来说,慎重提价、培育消费者的信心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