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受青睐,科伦业绩优异
在经济转型和增速放缓的双重作用下,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日趋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令投资者担忧。而医药、消费板块在内需拉动下,确定性的增长预期和抗跌性成为机构热衷之物。
申银万国发布的2011年3季度基金季报分析称,截止三季度末,基金仓位在配置比例上,提升较大的主要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子。作为输液领域里的龙头企业,科伦药业三季报披露,7家机构增持770万股,前三季度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52.15%,每股收益1.43元。
公司三季报披露,业绩大幅上涨主要得益于公司输液包装材料的更新换代,有效规避了价格竞争,并在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与其他同类企业产品竞争的优势。
在国家加快医药产业整合的导向下,医药行业正在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今年9月底,河北省对24个品规的大输液进行了统一定价,随后由21家企业对价格进行了确认。统一定价使得基药市场逐步走出残酷而混乱的价格竞争时代。目前的价格战可能是行业寡头垄断新格局最后一次大洗牌,而届时行业龙头将会享受整合后的利好。
天相投顾彭晓认为,科伦药业上市之后扩张速度加快,通过收购地区性医药企业和成立分公司,已基本实现全国性布局,并提高了市场份额。此外,科伦药业还以产品的创新和结构升级来规避成本上升和传统玻璃瓶毛利润较低的问题。随着软塑产品比重的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会不断增强。
持续高增长可期,股东回报给力
2011年4月29日,上市不到一年的科伦药业以10股转增10股派发5元现金回馈投资者。而2011年前三季度业绩的大幅提升,是科伦药业继续回报股东的基石。在发达国家,大输液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如在美国,百特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输液市场,贝朗公司和雅培公司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大输液市场基本被费森尤斯卡比、贝朗、百特三大公司占领;在日本,大冢公司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外的大型输液企业可以生产大约200个品种,产品以非玻瓶输液为主。
但在国内,目前情况相反,我国有300多家可以生产大输液产品的公司,2006年大输液行业前10企业的产品市场集中度为23%左右,到2009年也仅提升到48%,与国外大输液市场集中度仍存在很大差距。2003年,科伦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7.3%,居全行业第二。仅仅数年间,科伦药业通过不断的并购,公司不仅成为输液行业的龙头,预计其市场占有率也已超过30%。
国金证券认为,未来3年国内输液行业跨省并购的加速期逐步来临,这主要源于三大“加速器”。首先,新医改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执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制度,这将提高市场参与门槛;其次,新版GMP的正式实施将加速行业整合,加快大输液行业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的集中;最后,由于输液产品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将促使国家倾向于扶持大型的输液企业,以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
医药行业分析师黄挺认为,科伦药业的未来成长具备很高的确定性,虽然医药的招标会导致塑瓶的整体价格下降,但科伦药业通过科学手段努力提升毛利率,且在包材升级和内容升级的路线已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其认为科伦药业未来两年维持40%以上的业绩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从长远的角度观察,公司的非输液产品在2013年后或将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科伦药业致力于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药业集团,有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进行并购。可视为科伦药业发展的全球参照企业是全球四大输液企业之一、通过并购实现快速成长的费森尤斯卡比,科伦药业能否复制费森尤斯卡比的成功,时间将给出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