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不仅付出数亿元的维修费用,同时也影响了我公司的市场开拓。”陶刚强调说:“但是这也成为我们自主研发的推动力,我们不仅解决了美国超导造成的技术问题,同时超越了美国超导,成为全球范围风电行业中技术最领先的企业,不受制于任何人。”
谈及美国超导所说其前员工向华锐泄露风机核心控制软件问题,陶刚称此说法“严重失实”。他告诉记者,华锐最初的合作伙伴是奥地利Windtec公司,该公司后被美国超导收购。华锐当初与Windtec公司签署的3兆瓦、5兆瓦风机开发协议明确约定为联合开发、共同设计,且华锐为机组开发的总负责人和总协调人,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据了解,美国超导不仅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有严重的缺陷,在双方联合开发过程中,超导旗下的Windtec公司所负责的开发工作严重拖期,不能按时完成,只能由华锐风电独自承担。
“对上述问题,华锐与超导多次商谈,但超导始终未能有效解决。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我们从2011年4月开始暂停了对美国超导的付款和收货。”
商业合同纠纷何以演变成知识产权诉讼
记者在调查中获悉,针对美国超导与华锐风电之间的纠纷,近来美国商务部、美国能源部、美国驻华使馆及一些国会议员等,纷纷致函中国官方,表示关注。
一起普通的商业合同纠纷何以演变为知识产权诉讼?
一位致力于国际能源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把美国超导与华锐风电的知识产权诉讼与近期发生的美国公司提起的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联系起来分析,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美国打压的新目标。
一位业内人士提醒,在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中,外国公司在处理与中国企业的商业纠纷时采取法律手段无可厚非。但一些外国公司一旦竞争失利就拿知识产权说事,打击竞争对手,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