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随着树叶片片飘落,举世瞩目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迎来了倒计时阶段。在这场世界级盛会上,世园会以其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博览会始终,给每一位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园会将绿色低碳留给世人
“世园会就要结束了,感觉特别不舍,园区里绿色清新,天人合一的感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中外著名演出团体带来的精彩绝伦的表演”,一位西安市民对记者说,“特别感谢园区里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的默默付出令我们感动”。
世园会志愿者“小蜜蜂”与新日电动车
浐灞区今非昔比 “后世园”令人期待
回顾过去,浐灞河曾是西安的“下水道”,污水经由它们直接排入渭河,因为挖沙,河道周围被挖出了无数大坑,再填埋垃圾,浐灞地区成了西安的生态重灾区。而如今,经过4年多的治理,沿着浐灞河河道,一条长约10公里的绿色湿地公园让人眼前一亮。浐灞由过去的生态重灾区变为西安的生态补偿区,在它的一岸,生态型金融商务功能区也初现雏形。这是世园会带来的生态效应,将绿色生态和谐统一。
世园会即将圆满闭幕,除给浐灞区带来巨大生态效应备受关注外,“后世园”话题骤然升温,媒体、论坛之上,读者和网民给出了各种建议意见,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后世园形象。据了解,世园会闭幕后,长安塔等四大标志性建筑、三大服务区及部分展园等将继续保留。再经过对现有绿地和花卉区域进行提升丰富后,会址区将成为一个结构完整、交通顺畅的永久性西安世园公园,将于2012年4月28日将重新开园。
对后世园时代,谢雨锋建议,应该尽快搭建市民、专家和政府三方意见交流的平台,在未来规划中,体现各方声音,使其在包装建设后,最大限度的服务市民。同时,“无论怎么弄,都不应该背离天人合一的绿色理念,它是西安世园会留给西安的巨大财富,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