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分析师鲁政委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也提道,“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的松动,已经微调了,比如接下来还会发行地方债铁道债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能够维持资金利率基本稳定,缓解近期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压力,进而纷纷猜测货币政策将会有逐步松动的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表示,“欧洲央行降息标志着新一轮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可能因此加大。”对此顾春太认为,“确实会加剧输入性通货膨胀,但这是一个较慢的过程,毕竟欧元与美元还不一样,中国未必会立刻显现出这一影响。”
关于在这场降息潮中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问题,鲁政委则强调,“面对潮涨潮落,中国需要淡定,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决定政策调节的合适时点和选用恰当工具,不应盲从。”他还专门对此作出了3点解释:“一是国内货币政策不是放松得越早越好;二是也不能一下子放松,不可能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如动态修订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三是是否降息取决于国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中国还是要‘以我为主’。”
顾春太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一方面要“谨防国外经济二次探底”,数据显示目前欧洲仍未摆脱通胀的困扰;另一方面,“是否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一定要根据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十一五’期间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拉动,而‘十二五’期间若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增速减缓,可能会产生很多隐患,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迟缓,此时货币政策宽松则可能加剧通胀率。”顾春太解释说,要防范经济滞胀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