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仅提供了某考生的手机信息,而李某据此查出的该考生考试科目,是完全准确的。
“这样的生意哪能年年做?但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操作成功了,”李某强调,“严格地说,这个事情只有我们能做。”
事实上,CPA“改分”的事情不止李某在做。从王小姐收到的两条短信,以及其他考生收到的不同“改分”短信来看,目前宣称能够“改分”的人不在少数。
一位接近财政部和中注协的人士告诉记者,据其了解,能够勾结内部人士“改分”的可能性实在很低。但他表示,制度设计再严密也有出纰漏的可能,目前可以确定的问题是:从9月的“泄题门”到现在的“改分门”,考生信息被泄露是不争的事实。
信息泄露严重
如果没有最初的“泄题门”事件,王小姐对于目前的“改分”短信,也不会这么敏感。
今年9月17、18日,CPA考试遭遇史上首次大规模泄题事件,在每门考试前,网上都会出现部分考题和答案,且准确度极高。(详见本报9月20日2版报道)
“今年泄题太厉害了。”王小姐说,“从今年7月开始,我每天最起码收到3-4条短信,告诉我CPA考试包你过。”
考试结束后当晚,中注协发布公告称:考试期间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叫卖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严重干扰考试秩序,损害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公信力;对于任何干扰、损害和破坏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不法机构和个人,一经查实,将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然而几个月后,考生们并没有等来中注协有关泄题事件的调查结果,却等来了号称可以改分的短信。
“(改分)是不可能的。”上述上注协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考试已经出了(泄题)这个事情了,就算之前有人想干非法的事情,现在还不给他堵漏堵住啊。”
这位上注协人士透露,中注协对于CPA试卷的批阅、审核与登记工作十分严格:全国考办通过某些途径抽调阅卷老师,他们在批完试卷后,由另一群人负责计算和登记分数:“成绩合不合格,阅卷老师自己都不知道的,所以老师阅完卷给你改分数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则》规定,每科考试结束后,考点应立即将试卷送至其所在考区试卷库;考区应于全部考试结束后l天之内将试卷送往本地地方考办设置的试卷库;全部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地方考办应将试卷等送往财政部考办指定的试卷集中评阅地。
同时,规则规定了交接试卷、入库、出库等环节,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措施,在试卷运送与保管过程中,所有涉密事项,必须用加密方式进行联络。国家保密局、财政部保密办和财政部考办将随机对试卷库进行抽查。
上述接近财政部与中注协的人士表示,尽管改分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由于中注协还没有公布任何调查进展,导致人心惶惶,正好给了不法分子机会,在获取考生信息后,多次利用机会,在考前发布“包过”短信,考后又抛出“改分”诱惑。
“中注协将CPA考试作为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一项事业,无奈有些人将其作牟利的产业。”孙铮表示。
谁来监督中注协
“泄题门”和“改分门”接踵而至,今年CPA考试争议不断。而最需要站出来说话的中注协,却在此时选择噤声。
中注协成立于1988年11月,是财政部领导下开展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定组织,承担着《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职能,负责CPA考试的组织实施。
据行业杂志《会计之友》披露,“财政部门将注协作为下属机构的管理方式并未改变,注协的行政色彩并未完全消失,协会内部实行行政化的运作模式。注协的模糊身份影响了注协作用的发挥,也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制不顺,从而影响监管效力。”
王小姐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关系她曾经接触过中注协的一些组织材料:“组织CPA考试只是他们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对全国会计师行业进行管理。”
但是,在这种管理结构下,中注协把控了整个CPA考试。“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北京高朋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谢向阳律师表示。
注会行业一家独大的中注协,在监管整个行业的同时,却没有一个机构对中注协本身进行监管。
谢向阳强调,由于中注协并非政府机构,因此在发生“泄题门”和“改分门”后,考生无法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申诉。同时,在这个事件中,由于诉求不清晰,考生实际上缺乏合理的法律救济途径。
“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反正我等升斗小民,总是弱势群体。”王小姐表示。
孙铮则认为,尽管目前调查结果并未出炉,但是组织方和考生都要吸取教训:“作为最需要讲诚信的未来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一员,不应该被这些不法分子引诱,否则就没有资格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