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较快,且汇率弹性加大,人民币汇率成为国际金融的一个焦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中,人民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不少专家学者就人民币国际化路线提出建议。
今年,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次创新高,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升幅达到5%。但美国出于自身考虑要求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
-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中国加大政策透明度。
她指出,一旦人民币更加国际化,那么中国的政策决策者必须要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也就是要求资本债务要有一定的放松。放开市场在世界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会因为资本的大出大进造成影响。这对中国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国经济,乃至整个世界都将产生影响。
据此,李稻葵建议,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跟国际货币体制改革,跟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相结合,必须跟金融改革相结合,必须跟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此外,资本账户上会走向开放,但中间可能会有紧急出口、紧急阀门,防止意外情况。
张礼卿表示,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有四个基本前提,一是持续繁荣的国际贸易;二是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三是货币要稳定地趋于升值,但升值不能过快;四是较为开放的资本账户。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一个开放的资本账户固然有助于国际化,但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不应要求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因为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开放资本账户。
随着中国金融逐步开放,人民币将逐步被市场参与者接受,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多数与会人士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戴相龙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仍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国际的结算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时间比较长,要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要三个五年的时间。
张礼卿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目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李稻葵表示,在进入WTO的第二个十年后,中国的金融将开放,资本账户经过10年努力基本上实现可兑换,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预期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一个国际货币。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