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中速增长 加快动力转换
2011-11-16 10:11:2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这不能看作是宏观紧缩背景之下的周期性现象,而是意味着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他说,国际上看,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追赶型经济体都经历过高速增长之后的速度回落,一般回落的幅度在30%~40%。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阶段性变化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预计,中国今年全年贸易顺差约为16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低于2%,从各种情况来看这可能已经形成趋势,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各个部门当中,出口部门所作出的贡献与过去30年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回落。“如果出口按照目前的格局下降,整个GDP跟过去32年的平均数相比,下降1~2百分点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未来10年内只能指望8%~8.5%的平均增速。”
中长期增速下降已有共识,但仍有专家对短期走势抱有信心。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说:“未来一两年来看,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如果一个国家居民储蓄率很高,资本账户关闭,没有多少外债,而且政府对于国内资源的掌控和支配能力很强,这个国家很难出现硬着陆。”
即便经济增速下滑,也非完全不可接受。刘世锦指出,如果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再保持10年~20年,仍然是很好的事情,中国将进入高收入社会,有理由对中国增长前景保持乐观。
不过刘世锦提醒,从国际经验来看,增长速度下“台阶”有些是比较平滑的,也有短期内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中国要争取让“台阶”下得比较平滑,所以稳增长将是今后几年的重要政策目标。
李扬则指出,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当中,出口因素会大大弱化,另两个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一是国内的消费需求,二是国内的投资需求。政府在刺激国内消费方面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但是消费占比却没有多少变化,今年如果扣除物价因素,消费实际是下降的。所以从长期来看,指望国内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李扬建议,还是不能低估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要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言,应该把大量的资金放在市场,现在的情况是政府掌控着大量的资源,这种格局不应该继续。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发展转到集约发展,过去几年进行得不是很顺利、实现得不是很好,总结出的经验是转变的关键在于推进改革,推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他认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切实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支持市场经济的其他方面制度改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胡锦涛: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
下一篇:--炒房资金将转战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