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美国街头买一份《纽约时报》或者《华尔街日报》,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标题:当心走火入魔的中国经济或者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又或者是中国电子商务火爆背后的风险。从某种角度看,这确实令人心惊。抛开经济环境不说,沪指本月又下跌了2.6%,将满心希望开始一轮牛市的股民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但不管你是抱怨,还是憧憬,中国宏观经济的三大转变已经悄然启动。
向创新型增长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变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也许要到5年~10年后,人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富豪。在过去10年中,富豪年轻化更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些富豪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大多数来自房地产行业。以2009年胡润富豪排行榜为例,前三名均被房地产富豪包揽:首富为世贸集团的许荣茂家族,财富300亿元;第二名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掌门人,财富290亿元;第三名,碧桂园的杨惠妍家族和新湖集团的黄伟、李萍夫妇并列,财富均为280亿元。
房地产给予了这些人大量的财富。由于大家都知道投资房地产有如此高的回报,那么自然的,以投资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就成为各地的主要模式。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截至今年10月全国未开工的16.5万公顷住宅用地将带来近25亿平方米的供应,而消化这些“潜在供应”至少需要30个月以上的时间。
“囤地”是一个方面。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未开工房地产用地为21.3万公顷。但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限购、限价等调控手段暴风骤雨般袭来,房地产几乎集体出现了愁卖现象。
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房价终于开始停涨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售价情况,有34个城市环比下降,70个大中城市的价格平均环比指数首次负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房价平均环比指数下降0.14个百分点,为年内首次。种种迹象显示,楼市拐点似乎已经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投资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看来已不太现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据了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