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又起。
谈还是不谈,表态不断升级。及至峰会召开首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中国呛声:“东亚峰会将是解决南海争议的主要舞台。”同一天,温家宝总理向外界正告,“外部势力不得以任何借口介入。”
无独有偶,一周前的夏威夷APEC峰会上,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发出责难。
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如此高密度针锋相对,实属罕见。对此种种迹象,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吴心伯教授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发生大转变,已经“从抓住机遇转向应对挑战”。
他分析说,之前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带来机遇,中美可以在全球及地区问题上谋求合作。但现在从行动上来观察,挑战论开始在美国占据上风。“这是去年到今年最大的转变,”吴心伯教授强调。
转变:高开低走
2009年,奥巴马上台不久就访问中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保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并开展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当时中美关系非常顺利,”吴心伯说,“美国官员对中美之间的分歧看得比较坦然,觉得两国可以合作。”
然而,去年中美在经贸领域发生了大量摩擦。美国不仅对进口的中国产品频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以及“337条款”调查,而且屡次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
去年年初,奥巴马总统就要求中国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年末,奥巴马再次表态“希望看到人民币更快、更大幅度地升值。”但中方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
引起分歧的不只是经贸、汇率问题。去年年初,美国对台出售价值逾6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旋即宣布暂停两军计划内的互访安排,推迟部分两军交往活动。美方并未让步。奥巴马此后又会见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当年末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为日本背书,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受上述政经摩擦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对华态度随之发生转变。吴心伯教授指出:“现在合作派感到急躁,觉得中国不合作;强硬派很得意,觉得对华政策得手;反华派起劲,看到了机会。”
对外大打贸易战
内政决定外交。
美国疲软的国内经济态势推动美国对华开打贸易战。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今年各月的失业率徘徊在9%。这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首次失业率连续2年超过9%。来自圣路易斯联储的数据则显示,美国的真实失业率已达16%。
与此同时,美国GDP以低于3%的速度增长。“这是没有就业的增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宋国友副教授评价说,“是虚假的增长。”
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家债务以超过GDP增长的速度快速累积,限制了美国通过财政扩张政策提振就业。面对国内高企的失业率和债务,打算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总统诉诸扩大出口。
去年3月,奥巴马政府成立“扩大出口内阁”,发布“国家出口计划”。奥巴马向选民承诺,“到2015年美国出
口翻一番,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今年前九月,奥巴马政府的贸易逆差逾5400亿美元,虽较金融危机时有所下降,但较去年仍然增长了14%。这迫使奥巴马进一步加大出口力度。
2012年选举年临近,奥巴马的形势更加严峻,必须有所作为。
创建亚太自由贸易区
“奥巴马政府要扩大出口,就是要把美国产品卖到非欧洲区的地方去,”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在外媒采访中表示,“(卖到)欧洲现在比较困难,所以必须要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出口。”
经济蓬勃发展的亚洲和环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