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提高对“热钱”打击精准度
2011-11-22 15:16:5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1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保持打击热钱的高压态势,特别是通过...
    2011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保持打击“热钱”的高压态势,特别是通过进一步改进检查手段,积极应用“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不断提高对“热钱”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精准度。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就应对和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动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上半年罚没“热钱”2.6亿元

  问:今年以来,外汇管理部门在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动方面成效如何?

  邓先宏:今年以来,外汇局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成效明显。2011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865件,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6.9%;共处行政罚没款2.6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全年罚没款总额是2.43亿元人民币。

  2011年上半年,外汇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在广东、福建、深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专项行动,共破获10起地下钱庄和网络炒汇案件,涉案金额累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捣毁16个非法交易窝点,有效地打击和震慑了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有力遏制了“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动日趋活跃的势头。

  举报人最高奖励10万元

  问:今年以来,外汇局对“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的查处呈现了突破性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邓先宏:一般情况下,外汇局获取外汇违规流动线索的主要渠道包括:一是外汇管理部门的业务办理或现场检查;二是接到的举报;三是公安、审计、海关、税务等其它部门的案件线索移交。其中,对于主动反映、检举、揭发外汇违法违规线索的举报人,我们将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最高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金,对有特殊贡献的举报人,经批准奖励金还可以适当提高。

  近年来,违法违规资金跨境流动的手段与方式愈加复杂,给外汇管理检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若仅靠日常监管或现场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已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为使外汇检查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外汇收支活动,外汇局经过多年探索,于2010年开发了“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并在全国正式推广。

  该系统的特色在于:一是覆盖面广,涵盖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各类涉汇主体,监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几乎所有的外汇交易信息。二是信息搜索能力强,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外汇交易数据中筛选出可疑和违规交易,并勾画出可疑和违规交易主体资金运作的整体轨迹,从而迅速、准确地锁定违法违规主体及其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基本实现了外汇监管全方位、违法违规均锁定以及对案件查处的精确制导。“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在发现并锁定外汇违法违规线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正在成为外汇局精确打击违规跨境资金流动的有力武器。

  重罚违法违规行为

  问:在发现“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跨境流动线索后,违规主体将面临什么样的行政处罚?

  邓先宏:经现场检查和调查取证,查证确实存在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外汇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还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对于与“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跨境流动行为有关的机构和个人,外汇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除责令其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将对其处以涉案金额30%以下的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处以涉案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对于查实存在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机关还可责令其停止经营相关业务,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和行政罚款。

  问:对今后应对和打击“热钱”工作有何展望?

  邓先宏: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外汇局将继续严厉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特别是对“热钱”流入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检查手段,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我们将不断完善“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扩大数据来源,优化监测分析指标,并根据外汇收支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监测指标。在强化对企业、银行和个人异常资金流入的非现场监测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异常资金流出的非现场检查力度,切实防范和化解异常资金流入流出的金融风险。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分享: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持打击热钱高压态势
下一篇:房地产调控逐渐显效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