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一路高涨的CPI终于放慢步伐,回落至6%以下;近期相关的价格监测也显示,猪肉、鸡蛋、蔬菜价格都有所下降,备受关注的房价也释放出“降”的信号。数据与种种迹象表明,一段时期以来政府在抑制物价上涨方面作出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接下来如何保持住CPI稳中有降的势头,在当前经济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对我国如何实施好有效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是一个考验。
影响物价下行的因素逐渐增多
-
可能受节日效应影响,需求增加或将使价格处于稳步上升的过程。专家表示,未来保持住CPI稳中有降的趋势,压力不容忽视。
张曙光认为,今年全年CPI可能超过5.5%。对于当前物价回落的态势切不可掉以轻心,更要关注通货膨胀长期化的趋势。众所周知,调控物价最主要的方法是促进生产,另外是改善流通。应该说,只有确保各项措施都落到实处,才能使明年的物价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对于成本因素对物价的支撑,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包括农动力成本在内的成本上升或将是长期的不可避免的因素,要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得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步提高。
控物价不容松懈
值得注意的是,在价格高位回落的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虽然物价快速上涨的趋势被初步遏制,但并非意味着物价调控已大功告成。无论是从保障民生,还是从保增长角度考虑,保持物价稳定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近日在公开场合称,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它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基调应该致力于在控制物价上涨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
可以肯定的是,在平衡控物价和保增长之间,行政力量和市场因素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抓手。今年以来我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财政积极、货币稳健的组合,今后在政策层面将进行怎样的微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建议,国家的宏观政策保持中性的总体的格局,但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线索上做适当调整,从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主转为以实施减税为主,强调全面性减税。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