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重庆国企改革的智慧 _
2011-11-24 09:53: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年来,重庆市在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领域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成为重庆国企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务院国资委乃至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认真总结重庆模式经验。11月...

  近年来,重庆市在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领域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成为重庆国企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务院国资委乃至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认真总结重庆模式经验。11月20日—22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媒体采访团重庆国企行”活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应邀赴重庆进行采访,本报为此推出该系列报道。

  重庆速度和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中央媒体采访团赴重庆采访期间了解到,8年时间,重庆国有资产总额翻了三番多。由2003年市国资委成立时的约1700亿元,增至目前的1.46万亿元,全国排位由19位升至第4位。到今年年底,可望接近1.7万亿元,相当于原来的10倍。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近4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翻了六番多。2003年,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97%,加上潜亏,负债率约为104%。目前,除地方金融企业外,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0%左右的公认合理范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有望由2002年的5.7亿元,增至今年末的400亿元左右。

  而且,重庆市国资委提出,“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投入和带动1万亿元以上资金,可以解决和带动就业200万人以上,对全市缩小“圈翼”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拉动可达60%左右。

  保民生促共富

  国企担当主角

  当前,国民收入偏低,主要原因在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据了解,重庆市目前这一比例大致为43%。前不久,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研究并审议通过的《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提出,通过5年努力将这一占比提高到50%以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全市去年的GDP接近8000亿元,居民总收入仅有3400亿元。未来五年如果GDP每年涨15%,加上通胀,2015年有望达到1.8万亿,50%就是9000亿元。”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话说,五年时间里重庆居民总收入要增加5600亿元。

  据记者了解,重庆市国资委日前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国有企业以做强做大自身为基础,以实施“两翼”园区帮扶工程、微型企业重点扶持工程、非公经济带动工程、公租房支撑工程、农村“三权”融资工程等“十大工程”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为“缩差共富”做出新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在“缩差共富”方面,国有企业担当着主角。重庆城投集团是重庆公租房的主要开发商之一,11月22日,城投集团党委书记华渝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投集团从2010年5月22日动工兴建公租房开始,到现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已全面开工建设公租房860万平方米,明年上半年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目前城投集团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保障房开发商,在保障房开发方面城投集团已经超过美国“两房”——房地美集团和房利美集团。

  11月21日,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国资委主任崔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测算,通过实施上述“十大工程”,到2015年,可以投入和带动资金1万亿元以上,可以解决和带动就业200万人以上,对全市缩小“圈翼”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拉动可达60%左右。

  开创独特模式

  改革备受瞩目

  在国资管理体制方面,重庆与其他省市相比有很大不同。重庆国资管理独具特色的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二是实行工商产业、地方金融等经营性资产一体化管理;三是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集三大体制于一身,全国唯有重庆,这三大体制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权责义务分离等问题。

  黄奇帆曾指出:“近年来,重庆经济中,不管是民营国有,是一二三产业,还是其他领域,如果说有很多创新,很多全国的典范,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国有企业运作中的创新。”

  在这方面,首推“八大投”与“第三财政”模式。这一全国独创的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改变了过去重大项目建设以政府出面举债为主的局面,大大缓解了政府建设资金的紧张程度。以“十一五”为例,“八大投”(包括城投集团等在内,目前已不止8家)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公益项目资金2641亿元,年均投入强度为以前年度的50倍。“八大投”全部以市场化主体身份独立运作,与政府保持距离,从而避免过多受政府干预实现了良性发展;同时也不同于地方融资平台,避免了被停业整顿的风险。在过去五年干了靠财政投入需要50年才能干的事情。

  重庆市国资委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重庆“第三财政”年均贡献超1000亿元,成为“五个重庆”建设的骨干,受到世界银行和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高度评价,薄熙来称重庆的“八大投”为“智慧工程”。

  重庆国有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值得关注和探究的还包括渝富集团开创的“重庆汇金”模式、国企改革的“龙虾三吃”、“五大结构调整”、产权交易的“重庆模式”、工商企业改造、整体上市和“走出去”等等。

  世界银行称,“重庆经验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有益借鉴。”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汇丰PMI下滑意味宏观政策转向? _
下一篇:中国企业酝酿对美国多晶硅申请“双反” _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