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在演讲中表示,要稳定增长,靠计划经济是计划不出来的,必须开放市场,依靠市场的激烈竞争,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
夏斌说,“我曾经反复呼吁,要加快落实国务院新的非公36条,各个有关部门都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来落实国务院条例。现在一年多过去了,马上快两年了,怎么向老百姓交待?”
以下为夏斌发言实录:
夏斌:各位上午好,大会安排我在世界经济论坛的题目之下讲中国的经济,我想肯定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也有在唱空中国,或者说2013中国经济要崩溃等言论也不少。与此同时我也愿意告诉在座的,20多天前,我在英国伦敦拜访了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戴尔和金砖四国提出者奥尼尔先生,在与两位的会谈期间,他们似乎也都在关心中国的物价第三季度在下跌,都在询问中国会不会放松银根,所以这里面微妙的一些形势我们都可以认真琢磨。我想,2011年快过去了,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的逻辑没有变。什么是主基调?我在6、7月份反复在媒体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要趋缓,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到市场都应该认真的看到。刚才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也谈了几点,我稍微再展开说两句,从外需看,在美国危机之后,我在国内曾经说过,市场上在讨论美国危机复苏是L型、V型、W型,我说反正危机之后,这几年美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2007年之前的高增长,那种繁荣增长。
现在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美国政府官方的经济学家都已经感到美国经济复苏的艰难性,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萨姆西教授,他说危机已经过去四年了,都在担心会不会出现日本的十年。从欧洲看,我们担心欧洲可能会出现日本的十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是中国大的出口国、贸易国,这个地区与国家,它的经济不振,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来说,我们在外需上不要抱有太高的希望了,而且我们也看到,今年的第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经为零,很多专家和机构预测,明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可能零到负,这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在外需这块所面临的形势。
从投资看,在座的各位都清楚,我们这几年来投资的高增长有合理的增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压力。言外之意,对房地产这样的投资,我们在打击投机炒房的过程中,其结果,投资率必然会下来,很多人预测,明年可能开发投资16%-18%,今年肯定比去年同期增长的速度也要下降。
因此,今后几年可能也会出现像危机前那样一种高投资增长的水平。从消费看,在中国社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尽管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中国消费的高增长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解决消费率的提高是要有国家,因此从出口、投资、消费这三快来看,我们很自然的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今后的经济不能像过去,像2005年、2007那样保持增长3%的速度不太可能,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今后的逻辑。
第二,主基调基本不变下的宏观政策,应该必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前两年出现的经济发展势头还要持续下去,因此我们的货币政策必须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主要是确保实体经济,保持8%-9%的合理速度的货币供应,并不是一定要满足像过去那样一种两位数增长的货币与信贷的供应。也就是说,为什么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说相对于危机前,我们的外需在减少,我们的高投资水平不够持续,而且已经形成了房地产泡沫,已经付出了地方融资平台隐藏的大量的风险代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前两年而言必须相对紧缩银根。
目前中国市场中间最为关心的是什么,就是主基调就是明年的货币政策,但是我们要加强微调,什么叫微调,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解释,官方没有准确的解释。我认为,微调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放松银根,微调并不以为着放松总量政策,而是针对我们中国金融市场融资效率不高,我们在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同时,又在调控贷款规模,又在调控社会融资总量等等,说明我们在调控机制上并不是有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运用信贷机构政策的辅助来帮助实现总量稳健的政策。比如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比如说减税等等采取一些措施。我认为都是微调的含义。
目前的宏观形势背景之下,房价已经出现变化的情况下,我反复说,微调并不意味着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误读,也不要幻想,微调是针对融资体系的不完善、机制的不灵活而进行的一些补充性的制度安排。微调方面我也想讲,微调是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关键是要用好动态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微调局限于在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要下调,利率是不是要动这样一种思考与考虑中间。我说的是基于宏观审慎的原则,要处理好动态差距存款准备金率。现在的宏观调控,作为今天的银行来说,既要控制目标,又要控制M2,又要控制贷款总量,在去年以来我们又提出,社会融资总量的指标,实际上这三个指标都在调控互相映照。
如何实施宏观审慎原则,其实,作为中央银行来说,是根据每个银行的流动性、杠杆在调整动态的差距存款准备金率,一个银行一个调整系数,就意味着这里面的微调空间很大。在微调中又不仅仅是关心市场的人知道,我们都看到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央行票据,从4万亿降到2万亿,都在进行微调,因为公开市场操作也在进行微调。所以,在理解明年的宏观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间,如何理解微调,我认为是一个关键的事。
第三,在主基调不变下的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结构调整。结构能不能调整过来,关键在财政政策。不要指望货币政策的松,解决不了。财政政策是这轮宏观调控能不能坚持下去的关键,也是结构调整的关键。而基于中国目前的财政赤字的状况,我认为仍然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必须加快财政结构支出制度的改革,加快结构性紧缩的步伐,向战略型行业倾斜,特别是小微企业倾斜,向有助于扩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