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至今,我国的棉价和诸多 ,加之人力成本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价格优势减弱,欧美消费国的订单开始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因此去库存化缓慢和需求疲软导致其价格不降反升,以此来维持企业生存。
由于棉价的“忽冷忽热”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少棉农表示明年将不会继续种植棉花。业内人士担忧,明年可能再掀起一轮棉花涨价潮。
对此,朱庆骅认为,棉价主要是由市场整体的供给情况决定的,因此,各地区农业主管部门需要对当地的棉农种植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尽早建立市场信息公开平台,使市场信息与种植情况形成信息对接,防止棉农跟风种植。
另外,国家应进一步健全棉花市场调控机制,稳定棉花的市场价格,把有关措施常态化,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增加国家对资源的掌控,保证市场供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收储力度,缓解市场供需不平衡状况。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调控市场和供需,防止新一轮涨价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