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日)一大早,2011年中国国际商会年会尚未开始,湖南某公司市场经理张一虎就忙着和其他参会者交换名片。
“累死了,类似会议最近半个月参加了四五场。”张一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所在公司主营节能建材,出口约占60%,但现在接单困难,“老板让我来参会,主要就是拓展人脉,最好能为企业拉些订单。”
据他称,目前企业经营者对于订单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融资的盼望。如果没有订单,贷到再多的款也只能是将来等着还利息。
对于“张一虎们”来说,这个冬天也许特别“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CFLP)昨日发布的11月PM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下。
新订单指数降得凶
从PMI分项指数看,订单指数比 更冷。11月新订单指数仅为47.8,较上月大降2.7个百分点,也是2009年1月以来首次进入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更低,为45.6%,较上月大降3.0个百分点。
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称,新产品订单和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反映市场需求总体走低,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可能从“成本提高”转向“订单不足”。
“真是订单难倒英雄汉,”张一虎说,“我入行6年了,2005年、2006年的辉煌赶上过,金融危机的萧条遇见过,照我看,现在的情况不比2008年底强多少。”
在昨日的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现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要坏于2008年,那个时候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动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用逆周期的政策刺激经济,而目前来看,G20成员国中的多数国家经济低迷,财政和货币腾挪空间很小。
张一虎说,目前国际市场很难做,“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国内市场也如此低迷,以前都是客户上门找我们要产品,现在是我们主动找客户,对方还要货比三家。”
事实上,这并非个案。湖南省针对37个工业大类的25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起的调查显示,三季度近400家规模企业产品订单减少,且上千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
澳新银行报告称,由于房地产市场疲软,整体内需出现了趋冷的现象;从外需来看,中国面临欧元区需求快速下滑的压力,尽管美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的走好迹象,但对欧元区的出口下滑,将给中国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受欧债危机蔓延影响,我国66%的受访出口企业称,过去数月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有所下跌;35%表示所受影响相当明显;22%认为可以保持稳定的出口;另有12%出口继续增长。
经济增速将加快下滑?
11月份官方PMI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50下方,汇丰版PMI所反映的趋势也与官方版别无二致,终值仅为47.7,指数环比降幅为3年来最大。
多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经济虽然尚未进入“硬着陆”周期,但四季度“加速下滑”或难免。
澳新银行报告称,PMI数据表明,下周即将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数据也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未来数月,中国经济都可能进入一个较慢增长的区间。
从PMI的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分别上升2.8和0.3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
CFLP解释称,生产指数最近明显下降,11月下降到50.9,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产成品库存指数仍加快上升,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
被问及企业库存情况时,张一虎坦言:“库存很多,摆在仓库有时看着很闹心。”
他说,企业有生产周期,很多库存产品的原材料是在年中购进的,价格很高。由于销售不畅和退单等因素,现在只能压在那里,“我们确实考虑过降价,但一方面企业不愿意赔太多,另一方面买主也很少。”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告诉记者,企业需要一个去库存化的周期,消化过剩产能,PMI作为反映经济波动的指数,在这一周期将很大概率呈现萎缩趋势。去库存何时结束,短期内不好判断,需视欧美经济形势而定。
“产销循环周期会变慢,”张一虎笑称,“我不懂宏观经济的术语,但企业现在有货压着肯定会减慢生产步伐,谁愿意耗电、耗人、耗钱去生产更多本来就很难卖出去的东西呢?”
巴克莱资本最新报告称,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可能从三季度的9.1%大幅放缓至8.3%,明年一季度更将小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