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 有多大的帮助?
易宪容:现在还不确定有多大的帮助,但是不能解决欧元区所有问题。央行行动只能一时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并不能根本解决欧债危机,欧洲决策者在控制财政赤字方面需要采取更多举措。
这绝对是利好。它可以降低欧洲银行业的美元融资成本,但欧债危机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还有欧债各国内部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协调的问题。
主要是充分考虑到这些债券不存在太多的看空机会了,从而阻止更大规模的抛售。还要看后面他们会做什么。如果欧盟能够注资进去,他们没什么问题的。
谭雅玲:下调互换利率可能会给欧洲的流动性资金、金融机构美元的借贷带来便利,但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根本问题。根本上,要靠欧洲自己的结构、制度来解决。现在我们在讨论欧洲的问题时,它不是数量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制度和效率的概念。
所以对欧洲问题的处理,我感觉这是不对症的,将来在一定程度上不见得是帮欧洲,而是使欧洲的问题越来越恶化。也就是说,它的难点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理财一周报:也就是说,这种流动性注入不能改变欧洲的颓势?
谭雅玲:对。只治标不治本,可以说是完全停留在短期和表面的东西,而没有从长期和根源上考虑所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这一边是欧洲比较自满和自信,而另一边美国比较自信和有自己的规划,这是他们二者有差异的地方。
要从财政和制度上做文章,光有一个货币模式是没用的。它现在要发债,也发不出去,资金问题解决不了。没有统一的制度,债务结算都很难进行,整个的就都操作不起来。
易宪容:我仍认为这不是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因为最终欧元区必须通过整合财政解决其问题,但此举将暂时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喘息空间。
理财一周报:资料显示,2008年8月,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注资已无法挽回市场信心。1个月后,雷曼兄弟的破产,将金融危机推向了最高潮。这次会不会也这样?
谭雅玲:对。比如说日本,它用低利率的手法试图刺激日本的经济,这种政策的效力是有限的。日本用了几年?九年的低利率,却又让它陷入第二个衰退的十年。再比如美国,美国也用了低利率,但是美国和日本又不太一样。日本可能还是本土化比较明显一点,而美国是一个全球化资本市场,它在利率的控制上是有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所以它进行了利率调控。
而这一轮的利率调控跟2000年那次是截然不同的,那次带动的只是它自己,而这次它带动的却是全世界。不仅是把全世界的利率都压下来,同时它还把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拓宽了,把资源产品也拉到金融市场的概念之中。
那我们需要想一想,为什么它需要把市场宽度拉到这么大,那还是跟美元的霸权有关系,因为所有的价格都是根据美元来放价的。要从整个角度去想,美国的利率政策有很强的全球战略布局需要。而各国中央银行包括我们只是从本土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全球化概念,那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所以,美国有印钞的嫌疑在里面,可能美元会出现很大问题,但美国印钞始终没有超过GDP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