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评论:德国引而不发的如意算盘
2011-12-03 21:07: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德国是欧元区乃至整个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欧债危机后,德国政府的应对...
    德国是欧元区乃至整个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欧债危机后,德国政府的应对之策备受批评。据说,现在希腊人最恨的,就是攥紧钱袋见死不救的德国人。英美媒体更嘲讽德国享受了欧元带来的红利,却置南欧小兄弟于水火不顾。在德国内部,前总理科尔也批评现总理默克尔的不作为,正在摧毁“我的欧洲”。

  德国就真的这么自私?要知道,在过去几十年,欧洲之所以能一步步整合到如此紧密程度,及至欧元能横空出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德国作出了重大的经济牺牲,自觉自愿地承担起欧洲老黄牛的角色,甚至在领导权上,也总是谦让在法国旁边甚至身后。

  从历史教训看,德国不能在欧洲独一发展,德国要更强大,无疑需要一个更紧密健康的欧洲经济。因此德国在当前拯救欧洲“笨猪国家”问题上的保守,固然有国内政治因素的考虑,但另一更重要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德国也在权衡利弊,欲借助危机带来的改革契机下一盘大棋。

  这其实可从德国政治家最近一系列言行中看出。对于被视为应对债务危机“终极武器”的欧元债券,德国总理默克尔宣称,这“不会起任何作用”。对于让欧洲央行担负起“最终贷款人”重任,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说,欧洲央行开动印钞机,或许能带来短期缓解,但亦可能带来可怕后果,即加剧通胀,又会使极其重要的“改革激励”化为乌有。

  也就是说,当其他国家深陷危机时,德国更看到了“改革”的契机。道理很简单,形势最严峻的关头,往往也是改革最容易突破的时刻。要想德国伸手相助,其他国家就必须让渡权力。由此,德国将革除欧洲进一步整合的障碍,打造欧元区财政联盟,向更紧密的“欧罗巴合众国”迈进。

  德国雄心勃勃,但现实却也严酷。欧洲四分五裂已历千年,且国家还在不断增多,进一步整合绝非易事。而且,德国剑指的财政大权,更事关各国国家主权,高度敏感,搞不好会引发民意反对、政府垮台。这也正是希腊帕潘德里欧政府为转移外界压力,不惜上演 “公投”闹剧的原因。

  但德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难得契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欧债危机演变进程中,德国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一直扮演一个苛刻的老教授的角色,对希腊、意大利这些“问题学生”,在提供有限的救助资金时,更制定出严苛的条款,要求他们勒紧裤袋紧缩财政。在希腊上演“公决”闹剧后,默克尔更一度说出驱逐希腊的重话。至于股市此前的跌跌不休,默克尔则回应说,这是在压她就犯。但她岂是一压就垮的?

  正如战场上四面受敌,往往会导致敌人困兽犹斗,素来讲究斗争艺术的德国,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因此,对于“笨猪国家”热望的欧元债券,德国在说“不”同时,其实也让开一条路——开出“同意”的条款:即欧元区必须先制定严格财政纪律,违反规定者将遭到惩罚,而首席大法官,当仁不让就是德国。

  由此,通过引而不发,德国将能迫使其他国家缔下 “城下之盟”,默克尔亦可借助危机,实现比科尔、施密特等前辈更远大的抱负。

  可见,当前的欧债僵局,看似欧洲国家一盘散沙、议而不决,实则是各国利益的大博弈。希腊、意大利等国财政改革缓慢,更多是讨价还价,在赌德国不敢不救;而德国则步步紧逼,迫南欧国家就范,不然,就让这些国家陷入破产深渊。

  从最糟的情况看,德国如果逼迫太紧、要价太高,其他国家可能无法屈从,一旦无序违规,世界将面临新一轮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

  但从更可能的情况看,在德国强硬“坚持”下,有求于德国的其他欧洲国家将不得不软化立场,让渡部分财政权力。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已表示,欧元区各国应订立“财政契约”,而这份有约束力的契约,将是在金融市场“开始恢复可信度的最重要元素”。

  由此,一场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可能催生出一个更紧密健康的新欧洲,那将是“默克尔的欧洲”了。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分享: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地方政府频繁松绑楼市调控试探政策底线
下一篇:10城楼市限购令月内将到期 调控难言放松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