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透露,其中不少人是伍超明在为一些证券公司做课题时结识的,后来伍超明有时会被相关机构请去讲课,但并没有直接通过卖数据获利。“是否直接获利,并不是此案量刑的关键,主要还是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密级和项目的数量来量刑。”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青松告诉记者。
泄露行为累计达224次
国家保密局出具的国家秘密鉴定书证实,伍超明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共计27项,其中2项系重复计算,向多人泄露的行为累计达224次。经国家保密局鉴定,这些故意泄露的经济数据中有224项宏观经济数据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伍超明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有期徒刑六年。
事实上,此类信息泄露情况在中国非常普遍。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加息等宏观决策等被认为是疑似泄密的重灾区。因为环节诸多,数据有可能在多个环节出现泄密点,而且由于信息传送的范围太大,调查、查处不易。(新快报)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