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贫困”是个让人揪心的词汇,可最近一则和贫困有关的消息却让人展开了笑容。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也更接近国际标准。在目前仍采用国内“自定义”贫困线的86个国家里,贫困发生率最低的是中国――2009年为4.2%,大大低于86国平均37.4%的水平。扶贫标准提高了,相应地,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字也会大幅增加。一时间,关于“贫困线”的划定又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有质疑,也有不解。
中国贫困线标准的制定,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来推算。1985年首次测算贫困线时,在基本温饱的测算体系中,食品消费占到60%,而在1997年调整时,食品开支比例高达85%。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贫困线仍只是一条保障吃饭权的贫困线。
那么在国外,贫困线是怎么划的?贫困人群的真实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
德国:不让一个德国人沿街乞讨
自上世纪80年代失业增加和社会福利削减以来,新生贫困问题成了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像德国、富裕的西欧国家也没能幸免。不过,在德国有一个说法就是不让一个德国人沿街乞讨。德国之声的文木介绍说,根据德国2009年划的贫困线,是每人每个月929欧元。
文木:这个是什么样的概念,929欧元其实大概合人民币8千元左右,现在换成人民币之后听起来好象这个数额是很大,但其实大家不要忘了德国的消费水平其实是蛮高的,比方房租来说吧,因为地域不同一套30平米左右的一个小套间,大概是可能有个厨房、洗手间这样,可能就是要300、400多欧元一个月。另外德国的生活消费品也是很贵,蔬菜、肉类都是不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