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核工业,人们自然会想到核电。隆冬时节,地处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站灯火通明,由这里发出的强大电流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东电网。作为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20年。
跨越发展——形成“三个结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1981年11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截至2011年10月底,秦山核电站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上交税费2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秦山核电站运行性能指标多项达到世界商用核电站中值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年来,秦山核电站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事件,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20年来,秦山核电站为国内其他核电站输送了1500余名各类核电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担任核电站副总经理以上高层管理人员30多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核电人才摇篮。
在“十一五”的短短5年时间里,中核集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防科技奖271项。这些耀眼夺目的荣誉,是我国核工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真实写照。
5年来,中核集团始终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积极跟踪、参与国际上关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经验反馈,结合内部自查和核安全大检查,瞄准更高的标准,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中核集团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这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
2011年1月,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中核集团自主承担的钴—60项目,历时7年圆满完成,钴—60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我国因此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家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
核工业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食品、消防等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稳定的“核动力”。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表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经验表明: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惟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在核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56年来,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了综合性的核科研基地和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涌现出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楷模及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队伍。
核燃料是核工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加大铀矿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伊犁、吐哈、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