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这么多年来,包括金融危机爆发3年来,中国的汇率机制非常被动,无论涨跌,话语权都几乎掌控在国外金融资本上,现在也是中国与外围博弈的极有利时机。尽管人民币近期的波动可能会引起心理恐慌等风险,但是中国要想实现向市场化的这种转轨,包括汇率形成机制及资产价格的利率形成机制,都应该是自然的,是去看市场的脸色,是市场认为你有向下做空的动能和趋势,央行也是顺势而为。
不必对人民币贬值过度担忧,汇率涨涨跌跌恰恰充分说明人民币正在反映本国经济客观现实。中国可以利用当前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的机会,确立一套明确的、贯彻汇改目标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规则,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让人民币真正“弹起来”。也许这才是中国的机会。
NBD:如果人民币增加弹性,更加密切联系市场,会不会对外贸企业造成冲击呢?
鲁政委:其实这个是不会的,就以近期人民币连续升值和突然贬值为例,当人民币连续升值的时候,企业会自觉地采取避险措施,比如提前结汇等办法。人民币波动比较大时会不会造成外贸企业的恐慌?其实也不尽然,举例来说,人民币长时间来与美元挂钩,但是中国也同澳大利亚和欧盟做生意,结算时也会有用欧元结算的时候,但从外贸数据来看,人民币对欧元的波动似乎并没有对中欧贸易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趁欧债危机、美元区间震荡的宝贵“机遇之窗”,切实增强人民币对美元的弹性,真正实现可升可贬;同时,也应考虑港币当前联系汇率的可持续性问题。否则,一旦欧债平复、美元反转,人民币或港币难免成为投机资本攻击的下一个对象,现在还仅仅是美元因为避险需求而走高,如果未来美国经济转好,美元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人民币恐怕难以承受投机资本的冲击,即便我们的外汇储备并不少。
结束语:人民币连续触及跌停虽然出乎意料,但十分合乎情理。伴随汇率数字走低,我们最需要静下心来看清的问题是,人民币并非那么国际化,当大难临头各自飞时,众多投机资本还是选择栖息在美元这一硬通货上。如此来看,我们也没必要一味通过升值而换回虚幻名头,更多还是要在本国经济结构和转型中下苦功夫,最终让国际市场认可人民币。谢谢三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