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观察
央行尽管三年来首度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似乎并未有彻底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
昨日市场同时传出两大消息:一是媒体披露四大银行在11月底再度猛放贷款,11月新增贷款有望达2200亿元。另一条则是央行发行500亿元1年期央票,利率并未如期下调,同时央行还进行了500亿元的28天期正回购操作,甚至提前实现了月度资金(12月到期资金仅800亿元)的净回笼,也终结了自4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的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
受此影响,截至周二收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出现回升,终结了上周以来的下滑趋势。其中,隔夜利率微跌0.63个基点,报2.8504%;7天利率上升10.09个基点,报3.3942%;2周利率上升16.25个基点,报3.4983%;1个月期利率上升2.72个基点,报4.6543%。
监管层下令突击放贷?
四大国有银行继10月末最后两天突击放贷900亿元后,11月末再度出现突击放贷。
据中国证券报昨日报道称,11月最后三天,四大银行新增贷款约900亿元,预计11月新增贷款超过2200亿元,较10月的2380亿元略有下降,预计11月银行业新增贷款5500亿-6000亿元。
报道同时还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大银行月底信贷投放规模超出预期,不排除有关部门通过“窗口指导”进行调控,毕竟目前信贷投放节奏低于全年的信贷投放预期,要最后两个月完成1.2万亿元信贷投放才能实现全年7.5万亿元目标。此外,银行人士表示,存款增长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了“弹药”。11月财政存款大量进入银行体系,使得四大银行存款负增长的局面有所好转。
无独有偶,21世纪经济报道昨日亦报道称,信贷投放一直不得力的工、农、中、建四大行,在11月末最后几日再度发力冲刺贷款,预计当月新增贷款在2100亿元以上。如此一来,11月新增贷款将有望再度超出预期。
报道亦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和10月份一样,四大行突然发力的原因,仍然是得到了央行的授命:“央行打了招呼,希望能适度加大贷款投放。”
不过上述报道又提及,目前信贷政策并没有太大变化,尽管目前额度比此前略有宽松,但信贷方面变化不大,尤其是对房地产等严格限制放贷的行业而言,暂时还没有放松迹象。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现月末突击放贷的情况,很可能是囿于形势。一是监管层为了完成信贷投放目标,表态微调;二是外资逃离,需要给实业输血,尤其是企业资金普遍紧张,为了防止欠薪潮出现预作铺垫。
央行维稳利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5日下调存准率向市场释放近4000亿元资金的次日,央行即通过公开市场回笼1000亿元资金,实现月度净回笼。而往年,央行年末往往要向市场注入资金以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足。这一操作不禁令人怀疑央行此举的意图。
更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央行昨日发行500亿元一年期央票,收益率3.4875%,维持上三期不变。而此前因为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近期一直高于二级市场10个基点,市场普遍预计此次央票发行放量将预示着降息。
对此,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告诉记者,“本次操作,投标都很踊跃,且投标的标位多比照二级市场利率,比最后中标的利率低很多,这说明央行仍然在维护利率的稳定。这种对利率的维护,也可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未召开,调控的基调还未确定有关。”
在石磊看来,在下调准备金率的同时又增大央票发行量,其实是央行在调换货币政策工具,以降存准率与央票发行来替代提存准率和央票到期。石磊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央票到期量较多,存量已变得很小,现在正好将工具反向,即逐渐恢复央票的发行,同时下调准备金率,与上半年紧缩形势刚好相反,这对资金利率是好事,同时也可以管理资金的量。Wind数据显示,2011年1月1日至11月31日,央行在通过上调存准率锁定资金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20810亿元。
维持资金面合理均衡
“短期内我们认为进一步下调央票发行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在准备金释放流动性的同时,央行很可能通过大规模发行央票来对冲流动性,这有利于央票发行利率保持稳定。” 东方证券分析师冯玉明也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对冲流动性的工具,其下调是政策微调信号,而降息则标志着货币政策的明显放松,央行没有必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手中的“子弹”都用光。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一旦被视为货币政策风向标的1年期央票利率下调,将给市场带来强烈的降息预期,令本已高涨的做多情绪继续发酵,使得流动性进入极度宽松的格局,而央行或许并不希望资金利率过低。
金元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王晶表示,此次操作应该更多地从流动性管理角度出发,现在的流动性相对宽松,央行希望维持资金面的合理均衡。对此, 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