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报道:被贷款,被贷款,还是被贷款!近日,上蔡县塔桥镇徐王村村民霍清华想买一套房子,到银行贷款时,被告知贷过款,并有贷款不还的信贷记录。此事被传开后,该村村民到银行查询,发现他们村8名村民有被贷款或被担保的记录。
房贷牵出被贷款
真不可思议!我们从来没有在信用社贷过款,现在却背上了信用社强加给我们的贷款,还落了个不守信用的名声。9月1日,谈起一家三口被贷款、被担保一事,上蔡县塔桥镇徐王村7组村民霍清华气愤地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到市区一建设银行为买房办理分期付款的贷款手续,他们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据霍清华介绍,他和妻子张国强于1989年到北京打工至今。今年7月,他想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市区买套住房。他与银行签订分期付款的贷款合同,并缴纳首付回到北京后,就多次接到建行的电话,说他们夫妻二人都有贷款至今没有还的不良信用记录。因此,他们的购房贷款合同无法履行。
从没有贷过款的霍清华慌了神,赶紧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得到父亲霍长申从没贷过款,从没担过保的回答后,霍清华按照银行的建议,于8月16日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部个人信息管理中心查询。查询结果出来后,个人信用报告上白纸黑字显示的4笔不良贷款记录把霍清华夫妇惊出了一身冷汗。
还有一串被贷款
为搞清楚自己一家3口被贷款、被担保的真实情况,霍清华夫妇于8月19日从北京回到上蔡。
我到家没敢停留就到上蔡县农村信用联社塔桥营业所了解情况。霍清华说,接待他的塔桥营业所工作人员纪沃得知霍清华的来意后,说他们3口的被贷款、被担保是他与信贷员丁联合一同办理的。纪沃当时跟霍清华说,只要霍清华不声张,不向县里反映,霍清华买房所需的贷款全部由他负责解决。3天后,纪沃关闭手机,人也找不到了。
在此情况下,霍清华找到上蔡县农村信用联社监事长雷长军。问明情况后,雷长军安排塔桥营业所主任涂某,让涂某在3天内处理此事。3天过去了,6天过去了,在霍清华的多次追问下,涂某跟霍清华说:我调来时间不长,不了解这些情况,更没办法替纪沃把钱垫上,你想上哪儿告就上哪儿告吧。
霍清华一家3口被贷款、被担保得不到解决一事在徐王村传开后,引起了村民的恐慌。村民们害怕遭遇被贷款的厄运,便相约到人行上蔡县支行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信息。谁知这一查,村民们大吃一惊!
9月13日,记者从徐王村部分被贷款村民送来的来自人行上蔡县支行打印的个人信用报告和村民的反映材料上看到,以下村民被贷款:1.霍清华,2005年10月11日,被贷款10000元。2.张国强,1998年11月15日,被贷款8000元。2002年1月29日,被贷款10000元。2008年11月27日,被贷款50000元。3.王进喜,2007年10月31日,被贷款50000元。4.骆拢,2008年11月25日,被贷款50000元。5.王心来,2007年10月23日,被贷款50000元。6.王宝庆,2007年10月29日,被贷款50000元。7.王战军,2008年被贷款45000元。8.霍长申被担保3000元。
8名村民曾派代表多次到该县农村信用联社和塔桥营业所反映,要求解决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被贷款和被担保问题。可时至今日,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面对以上8名村民323000元的被贷款和3000元的被担保,村民霍长申对记者说,他们村大部分年轻人在外打工,没有回来,一时还无法搞清被贷款的人数和金额。如果上面能派人认真调查,相信被贷款的事在他们那里是小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头!
谁为被贷款埋单?
信用社咋不讲一点信用呢!该村村民王进喜在谈到夫妇二人被贷款的情况时气愤地说。
上蔡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无视党纪国法和金融纪律,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用村民的身份信息,私刻村民的个人印章,冒名签字骗取信贷资金的问题暴露出来后,村民曾多次找信用联社的领导反映,要求解决强加在村民身上的被贷款问题,消除村民欠款不还的不良信用记录。可信用联社的领导面对如此重大问题,不是积极地调查解决,而是捂着盖着,推诿扯皮。
9月13日,就塔桥镇徐王村村民被贷款一事,记者打电话采访了该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于雷。
于雷听完塔桥镇徐王村村民被贷款一事后,说他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一会儿他再把电话打回去,之后便匆忙挂断了电话。
9月14日,记者等了一天也没能接到于雷打回的电话。第二天再次拨打于雷的电话,电话被拒接后,记者拨通了该信用联社监事长雷长军的电话。雷长军跟记者说,被贷款的事已经解决,并声称,如果此事报道出去对记者没有什么好处。
就塔桥镇徐王村农民被贷款一事,记者走访了律师界的有关人士。他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已经构成金融诈骗罪。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上蔡县农村信用联社面对村民要求摘掉被贷款帽子的渴求目光,下一步将作如何打算?数额如此巨大的被贷款应该由谁来埋单?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晚报记者 景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