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村村通公路工程,简称村村通。是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又称五年千亿元工程,该工程是指中国力争在5年时间实现所有村庄通沥青路或水泥路,以打破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解决9亿农民的出行难题。村村通工程费用主是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承担,通过国家补助,省补助,地方自筹(也就是百姓自支)来修建道路。村村通标准是路基宽3.5M,厚度为18CM,这些都是硬件标准。
近日本报接到新闻热线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的汾西县,在修建村村通工程时,某些路段出现严重偷工减料行为,修路款被侵吞。
2011年9月7日在反映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关家河-要家庄的要家庄路段的公路上,领略了这条民愤极大的村村通公路。农民们自发带着盒尺,丈量道路的宽度、厚度,大家看到多处道路经过测量的厚度显示都在16cm以下。
随后记者来到勍香至杨木山正在修建的旅游路,在它支桥到李庄村路段群众又开始丈量了,规定不能低于25cm厚度的水泥路,只有不足22cm,而规定5m宽的路面,只有不足4.9米,群众愤慨的说,照这样的工程质量,这条路也会和那些村村通公路一样,不等验收交工,路就坏了,不知道这些主管部门是怎么验收竣工的。
临汾市交通局公路处的一位领导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村村通标准是路基宽3.5M,厚度为18CM,这些都是硬件标准。村村通公路的如果公路在施工过程中达不到要求,监管单位必须要求施工单位返工继续维护,如果厚度达不到,必须纠正。
农村公路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进得来、出得去,才能使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发展。记者希望各级地方政府都能关注农村公路建设,担当起公共服务的责任。其实,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本来,百姓应是惠农路的直接受益者,可因审核、把关不严,百姓成了受害者,而施工者甚至是审核者、把关者却成了最大受益者。
只是,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缘何审核、把关不严?明摆着就是豆腐渣,甚至要冒着问责的风险,就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其中有无猫腻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