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原因一:股价低迷流通性差
据i美股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一共有26家中国公司从美国三大市场退市,几乎占到了中国概念股总数的十分之一,而退市方式主要包括退至美国粉单市场,退到OCTBB继续交易以及完成私有化主动要求摘牌等三种。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去美国OTCBB借壳上市这种在中国盛行多年的模式,已经到了尽头,中国企业上市还是必须回归主流,但未来仍有中概股存退市可能。
本报讯 记者昨日粗略统计了一下,截至到上周五收市,有70家中概股的股价不到2美元,包括武汉通用、WSP控股等20家中概股的股价不到1美元。
据悉,一些中概股正是股价长期处于1美元之下,后被转移至粉单市场继续交易。
而在股价长期低迷的情况下,这些中概股的交投也非常不活跃,在上周五的市场交易中,多达38只中概股交易不到1万股,有的全日交易只有几百股。
对此,纽交所亚洲区总经理杨戈表示,中概股流通性不好可能有很多因素,一是行业或商业模式不被投资者认同,二是投资者关系做得不够好,三是投资者构成里大型机构长期投资者比例太高。
退市原因二:信息遭质疑
在中国概念股遭遇的危机中,其财务涉嫌造假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东南融通之外,包括今年8月初退市的江波制药也被外界质疑财务信息不公开。同时,一些中概股信息披露不及时,也是导致其退市的主要原因。
今年3月,中国珠宝首饰公司福麒国际因未能披露2009年财报,被纳斯达克退市。2010年10月14日,同心国际也因未能及时提交年报被勒令退市。事实上,自3月以来,因未能按规定及时披露信息、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遭质疑等,中国高速频道、艾瑞泰克、盛大科技、盛世巨龙、纳伟仕、智能照明、数百亿等8只中国概念股被相继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