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市场消费 > 正文

中国蜂产品协会揭秘: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假蜂蜜 曝光台 烟台健康网 胶东在线
2011-10-12 19:36: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对此,中国蜂产品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样的说法实在没有根据,农业部2011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的蜂蜜产量为40.1万吨,出口量为10.1万吨,...

  对此,中国蜂产品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样的说法实在没有根据,农业部2011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的蜂蜜产量为40.1万吨,出口量为10.1万吨,我国每年也会进口几千吨蜂蜜。蜂蜜作为一种甜味剂,在餐饮、制药、烟草行业中都会使用,所以具体的销售量不好估算,但根据协会会员反馈的信息,每年的销售量大概会有几十万吨。”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确存在造假现象,但就协会了解的情况,大约七八成左右的蜂蜜没有问题。出现造假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蜂蜜行业要“看天吃饭”,如果当年天气环境恶劣就会导致成本提升,供需吃紧;市场的价格杠杆有时会损害蜂农利益,再加上一些其他甜味剂材料与蜂蜜的巨大价格差,都会让不良商家为牟利而造假。此外,蜂蜜行业的相关标准与法规还不够完善,也为“钻空子”的不良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改变这种现象的最重要方法是加强生产流程监管力度,提高产品的产出质量,加快检测技术的更新。

  农业部蜂产品质检中心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原产的天然蜂蜜大多数为稀薄蜜,水分高、浓度低,需要在加工环节脱水浓缩,所以掺假造假主要出现在收购和加工环节。近年来白糖的价格上涨,导致现在造假类型从白糖勾兑变为果葡糖浆勾兑,果葡糖浆口感、质地与天然蜂蜜相似,但成本仅是蜂蜜的1/4—1/3。将果葡糖浆与天然蜂蜜勾兑后的“蜂蜜”,外行人仅用原始的感官鉴别方法很难分辨。虽然这样的“蜂蜜”一般对人体无害,但营养价值会大幅降低。此外,也存在用大米糖浆、淀粉糖浆进行勾兑造假的现象,这样的成本只有天然蜂蜜的1/5左右。

  辨别市场上的假蜂蜜,消费者可通过包装进行简单鉴别,看标签上是否标明“符合GB18796-2005要求”,这是现行的国家蜂蜜标准,意味着企业承诺包装内的东西是蜂蜜。

  在生活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小窍门进行辨别:对于出现结晶的蜂蜜,可用手捻,粘手、发黏的是真蜂蜜,加了糖的结晶部分捻开后还是颗粒,感觉硌手,不发黏;对于液体蜂蜜,滴一滴蜜在餐巾纸上,如果洇开了,说明蜜中含水量比较高;如果超市中的瓶装蜂蜜不能打开瓶盖,可以观察一下蜂蜜上层是否有气泡,如果有,说明蜂蜜水分大、浓度不够或存放时间太长导致发酵,这样的蜜保存期短,容易坏。 (责任编辑:周苗苗)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产品 协会 揭秘 市场

上一篇:免费火锅底料加十几种添加剂 生产无消毒措施 曝光台 烟台健康网 胶东在线
下一篇:黑窝点用名酒瓶灌装廉价啤酒 以次充好生财(图) 曝光台 烟台健康网 胶东在线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