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反映在麦凯乐商场买到了假“洋牌子”,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名为KELAOR的号称有着150年历史的所谓英国名牌,根据英国专利商标局 等,并且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中。有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内对外资投资有着许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了争取这些优惠政策,国内很多拥有其他国籍的企业家或商人,在他国注册公司,并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在国内投资。其实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类似现象。为了区分市场定位及迎合消费者信赖外资品牌的消费习惯,一个公司旗下常拥有两个甚至多个品牌,其中某个品牌在海外注册,但这些海外注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壳”,就是常说的“左手倒右手”。
北京天达华联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庆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服装的生产成本接近正常定价的三折,也就是一千块钱的衣服生产成本为三百块钱左右。如此高的利润为何厂家还要穿个“洋马夹”呢?孙庆辉透露,其中还有商场要拿走了很大一块利润,正常是20几个到30几个点,也就是一千块钱商场要扣300元。“很多消费者可能不了解这个情况,商场压款压得非常厉害,半年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实际上对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不管是正常的去还是不正常的,一下子造成资金的成本非常大,压力很大。这几年商场打折风也越来越凶,实际上是他们把价格压下来了,但是商场本身又不承担这一块,整个全部转嫁到经销商。再加上品牌经营成本比较高。还有就是库存的问题,因为服装毕竟是一个时令性的东西,季节性很强,这一季过去也没有了。如果商场地段比较黄金,人流比较多,就会造成很多品牌都想往商场里挤。现在是好多品牌要排队等或者找关系进商场,这是一个客观现象。这种现状不仅会加大服装暴利,而且可能也会滋生很多不太好的东西。”
消费者对于这些假洋品牌的态度如何,在记者采访的消费者中,一位姓成的白领告诉记者,“其实对于这种假洋品牌,我觉得情有可原,企业也是为了迎合顾客,有人崇洋媚外,自然就有假洋品牌了。但是如果出现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就比较可恶了。我认为不能放任这种情况泛滥,政府和商家都应该增强监管责任,公众也要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