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 和能源消耗与储备的供热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供热温度和供暖效果在线监控,“如同交管中心的指挥平台一样,大屏幕显示全市情况”。
■对话·住建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狄洪发
1700多家供热企业将集中供热
未来刷卡买热能否成为现实?热计量到底能否普及?对此,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住建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狄洪发。他表示,热计量将在北京全面推行,前提是建筑物节能同步实施。同时,集中供热取代零散锅炉房,最终北京的“热就像自来水一样流入千家万户”。
记者:您是研究热计量和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您认为热计量是否能够在北京普及?
狄洪发:这是住建部的政策,北方城市都在稳步推进,要逐步实现按热收费。按照住建部的要求,热计量在全国已经过了探索阶段,但“十一五”计划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热计量在“十二五”期间还要全力推进。
记者:按热收费能有一天像刷卡买电一样简便吗?
狄洪发:热跟电不完全一样,电是多少钱就多少钱,不用电就不花钱,但热计量不同,热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基本热价,一部分计量热价,就是到了供暖季,你即使不开暖气,还是要收取热费。
记者:热计量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吗?
狄洪发:可以说是,从我们国家能耗的测算来看,公建的能耗主要是由空调和供暖造成,而民用建筑的能耗主要是供暖,为降低能耗指标,调整浪费能源的现象,必须要求供暖温度可调节,但热计量本身不能做到节能,而是一个调节手段。为实现热计量,政府要对老旧建筑实行建筑节能包括更换窗户等具体措施,来保证居民热计量后的温度和节能效果。
记者:您能描述一下未来城市供热是什么情景吗?
狄洪发:目前北京拥有4300多座锅炉房和1733家供热企业。供热是分散的,供热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供暖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按照北京市的建设规划,要建四大热电中心,到2020年将在北京的东南西北各建设一座大型燃气热电中心。这就意味着中心城区将整合分散的企业和锅炉房,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打个形象的比喻,那个时候的热就像自来水一样,从水厂直接流入千家万户,而不是从自家院子里的水井自己打水喝了。
记者:到时候,普通老百姓会感受到什么变化?
狄洪发: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北京冬天的空气质量会改善,天会蓝起来。造成北京冬季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供热烧煤,四大热电厂实现热电联产,取消小锅炉房,实现清洁能源供暖,将大大改善北京冬季的空气质量,还北京蓝天。
记者:这个过程有多长?
狄洪发:按照规划最后一个西南热电厂将于2020年前竣工启用,北京的实际情况是,供热线的能力比较好,管网铺得够多,但是热源不够,就是缺煤缺气,所以热电厂投用后还能解决北京供热紧张的局面。当然这期间,北京还要完成老旧管网的改造,以接上大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