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种,太空捞针?
【作者:《财经》特约作者 潘希 】
中国对太空育种的热衷,缺失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判断,同时也被一些宣传噱头所利用
2011年11月1日,搭载着科研用植物种子的神舟八号飞船升入太空,这些“命运未卜”的种子随着神舟八号一起,于11月17日返回地球。
经过短暂而昂贵的太空 ,事实上很多单位都没有进行后续研究的实力,炒作的成分居多。”
刘录祥就时常收到各种各样的传真和电话,声称可以帮助他将种子送上待发射的卫星或飞船。“目前,中国的航天搭载市场很无序,甚至还有打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太空搭载旗号造假的公司。”刘录祥说。
空间种子基因突变的概率极小,且育种也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以刘录祥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为例,其已经做试验近20年,培育的新品种也只有十几种,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只有几种。
“可现在有人到处宣传说几年就搞出了多少新品种,很多是骗人的。”刘录祥说。
作者为科学媒体记者
蔡婷贻、唐凤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