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批次不合格
小食品调味料下架
来源:新华网 12月1日
【网事播报】平时不起眼的调味料曝出质量大问题。北京英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辣椒粉被检出霉菌和大肠菌群超标,其中霉菌实测值居然是标准值的1880倍。11月30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宣布包括这种辣椒粉在内20批次不合格食品全市停售。
调料类别里,北京好食惠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好食惠”孜然粉,大肠菌群实测值是标准值的80倍,这些超标的指标让人们对调料质量增加了担心。据了解,食用大肠菌群超标的食品,容易引起人体胃肠道疾病如腹泻、呕吐等症状,危害人体的健康。
对本市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查中,北京市质监局发现,北京武亿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顺·武亿丰”袋装风味馒头、北京梅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梅世”花生糕、北京迪利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奶油卷心酥均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按照规定,致病菌在这几种食品中均“不得检出”。
专家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食品污染的常见细菌。该菌污染食品后,可以使食品腐败变质、降低食用价值,吃了污染少量金葡菌的食品就会闹肚子。糕点类食品是含有淀粉和水分较多的食品,有利于金葡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容易变质引起人体不适。
婴幼儿奶粉不允许
添加过量“脑黄金”
来源:光明网 12月1日
【网事播报】近日,卫生部官方网站贴出新版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注明: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包括调味乳粉和调味奶油粉)(仅限儿童配方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必须≤0.5%。而记者根据专家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前市场上含量最高的奶粉DHA比例仅为0.31%。
有标准当然比没有标准好。不过从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以DHA为卖点的婴儿奶粉品牌都没有超过这个限值,这样的标准,多少让妈妈们感觉“形同虚设”。
由于DHA具有的有助于脑部以及视敏度的发育的功用,因此它也被称为“脑黄金”,频频出现在各式各样的广告当中,尤其是婴幼儿产品广告。
记者11月30日在长沙市内某商场的奶粉卖场发现,基本上国内外所有品牌奶粉都在包装最显眼的位置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突出“DHA”。
资深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奶粉行业对DHA添加量的多少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但是“在DHA食品面市后,并未因为添加后出现过负面的投诉,也没有读到企业能提供儿童食用后会特别聪明的临床数据。”不过他直言DHA如果加得太多,同样会造成婴幼儿消化吸收负担以及降低免疫能力。
多家团购网站被曝
年底拖延货款
来源:中国广播网 12月1日
【网事播报】记者11月30日接到商家爆料,团宝网、饭统饭团、58团购等团购网站目前存在长时间拖欠商家货款行为。有的团购网站甚至延长了明年合同的账期。团购网站的资金链紧张和频频传出的倒闭消息,让参团商家提心吊胆。
北京某料理店负责人王女士坦言,公司曾与饭统饭团等团购网站合作,但团购网站的“不靠谱”行为让她很担心。
无独有偶,一家与团宝网合作过的商户负责人徐小姐表示,由于与其对接的业务员已经离职,一个月前应结清的尾款却一拖再拖。“多次合作加起来,尾款已经有将近20万元。”该负责人表示,团宝网拖欠货款的行为并不鲜见,“我加了一个团购商家QQ群,很多人都反映了这种情况,欠款金额也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正如徐小姐所言,拖欠货款在团购行业已屡见不鲜。南方一位商家向记者反映,该公司与58团购合作的多个项目均被拖欠货款,总金额达数十万元。
近期团购网站频繁出现“卷款潜逃”现象,让合作商对小型团购网站敬而远之。王女士表示,她现在开始做“小额团购”,即让消费者在团购网站支付几元钱“定金”,再到店内交付大部分现金,以保证资金安全。在担心货款无法结清的情况下,商家不可能提供优质服务。
多数消费者认为“打折
商品不退换”为霸王条款
来源:中国广播网 12月1日
【网事播报】临近年末,各大商场、超市纷纷推出打折促销活动。但不少消费者反映,当发现打折商品有质量问题想退换货时,一些商家却声称“打折商品概不退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98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当购买的打折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43%的受访者会去退换,30%的人会找商家理论,30.1%的人表示“再也不去该商家买东西”,还有42.9%的人选择息事宁人,觉得“反正是打折的,算了”。受访者中,98.9%的人曾购买过打折商品,其中43.7%的人经常购买。
广州市某事业单位职员小丹告诉记者,她曾购买一条打折牛仔裤,付款时服务人员告知:“仔细看好了,打折的不退不换。”对此小丹并没在意,但回家后发现牛仔裤上有个小补丁。她觉得反正也没花多少钱,就算了。小丹表示,很多时候是消费者的姑息、妥协以及维权意识的淡薄,才导致各种霸王条款的泛滥。
本次调查显示,88.6%的受访者认为,“打折商品不退不换”是商家的霸王条款。其中,66.3%的人对此表示“非常赞同”;仅4%的人“反对”这一观点。
(本报实习记者 朱祝何 整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