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市场消费 > 正文

18岁男孩用饮料充当全部水源 1天喝4瓶得糖尿病
2011-12-02 21:37: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A案例  4瓶饮料是全部水来源  长春18岁男孩志刚(化名)上高三,酷爱喝碳酸饮料,一天4瓶500毫升的饮料,是他全部的水来源。只要想喝水,家里和学校,他总能随手拿到一瓶饮料。当妈的说:“他喜欢就让他喝...

  A案例 

  4瓶饮料是全部水来源 

  长春18岁男孩志刚(化名)上高三,酷爱喝碳酸饮料,一天4瓶500毫升的饮料,是他全部的水来源。只要想喝水,家里和学校,他总能随手拿到一瓶饮料。当妈的说:“他喜欢就让他喝好了,这样的甜水他从小就没少喝。” 

  高三学习很忙,在座位上一待就是一天,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他,喜欢上网,喜欢网络游戏。身高1.78米,体重210斤,回到家,躲在屋子里除了看书,就是打游戏。想吃什么,家里就给做什么,妈妈的后勤工作一向好得很。熬到11点左右,睡觉。 

  这样的生活状态,孩子妈妈没放在心上,她想着,现在哪个孩子不是这样的,再说高三这么累,算了。 

  前些日子,男孩总觉得口渴,饮料越喝越多,没劲儿,睡的时间有些长。妈妈带着男孩找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桂侠。 

  看到他,王主任问孩子出生时多重。 

  “八斤,产房里他最胖。”妈妈念叨,孩子小时候就没瘦过。 

  “你怀孕时,有没有出现妊娠糖尿病?”王主任问。 

  “不知道,那时候不查这个。”当妈的回答。 

  给母子俩测血糖,妈妈还算正常。儿子的数值很吓人,空腹血糖14mmol/L,餐后20mmol/L。 

  “糖尿病!”听到这儿,当妈的嘴一撇,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当时就想着,就这么一个孩子,要啥给啥,他就没吃过多少青菜,罪过啊。”男孩当天就住院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王主任和营养科的医生,给他重新制定了餐谱。 

  治疗效果很好,血糖降了下来,走的时候,王主任把量身定制的餐谱交给了妈妈,“碳酸饮料再也不要喝了。” 

  男孩点点头。 

  出院后每个礼拜,男孩都会到医院随访,电脑游戏还在玩,睡得稍微早些了。 

  “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纠正的,还好,他不再喝饮料了,开始喝白水。”王主任说,这样的低龄Ⅱ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是少数,可糖尿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糖人”。 

  B现状 

  长春40岁到75岁患病率达20% 

  王主任说起糖尿病,很难受,“这个病,最近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治疗费用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糖尿病后备军也蛮高的,1.4亿。 

  这些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后备军”,如果还不改变生活方式,很快就会演变成糖尿病。这两类人群共有2.5亿人。 

  今年,内分泌科在长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次筛查。目前,收集的病例6700个,也就是说,40岁到75岁之间人群中,长春市的患病率高达20%。 

  目前,全国调查发现,东北的患病人群要比南方高一些,城市患病人群也要高于农村。但目前吉林省农村患病人群也在逐年升高,并逐渐年轻化。 

  C成因 

  饮食没规律害人不浅 

  正常人空腹血糖,不高于6.1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7.8mmol/L。超过这个值的人,糖代谢出现异常。糖尿病诊断标准,餐前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Ⅱ型糖尿病不是一下子得上的,很多人都有个糟糕的生活方式。  

  “十几年前,在20岁以下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很少能发现。现在却越来越多了。”王主任说,患病人数剧增,饮食结构改变有关系,而且东北冬季气温低,人们锻炼的时间少。再一个,与人们的压力普遍增加有关。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人口老龄化、普查范围增大、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变化,都有一定联系。 

  而像志刚这样的男孩,患糖尿病一般都有家族史,出生时是巨大儿,幼年是“小胖墩”。而且,男孩子多于女孩。 

  “家长太宠了,随便吃,饮食还没有规律,害人不浅啊。”王主任说。 

  D并发病 

  是治疗中花钱最多的部分 

  王主任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防止并发病,“并发病的发生,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生存期都会受影响,而且,花钱最多的也是这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6年~2015年中国糖尿病及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等相关疾病的总治疗费用将不少于3.7万亿人民币。 

  大血管并发病,是糖尿病致死的一个主要病症。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引发的冠心病等。要知道,糖尿病导致的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发病率,都比常人要高出3倍~4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致残的主要病症。 

  糖尿病肾病病变更加凶险,在美国,因为肾功能衰竭做透析的人群,有2/3的病人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 

  可怕的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在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怎么预防呢? 

  “没患病的,改变糟糕的生活方式;患病的,控制饮食、多运动。” 

  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容易,坚持是关键。

(责任编辑:高蕾)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奶粉DHA越多越好?专家:过量摄入或降低免疫力
下一篇:雪天最好穿鲜艳衣服 开车也要换防滑鞋</title><channel>生活</channel><date>201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