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合一系列调查之一:
2011年12月25日圣诞节、2012年1月1 者而言绝对是个惊喜。
据介绍,今年的春节在1月较往年有所提前,为此商场的促销活动启动时间也比往年更早。
成都商场:
买赠活动始于16年前
说到节庆促销活动,不少成都人脑子里首先浮现的肯定是“买300送200消费券”或“满300省150元现金”等字样。成都的商场是从何时开始进行买赠活动的?成都资深百货人士曾威说:“这个真没办法考证,买赠的活动一直有。但是满额大幅度赠送消费券的做法,是在1993年前后,由当年执掌太平洋百货的王德明最先提出的。之后,这股风潮蔓延到整个成都。”
记者从太平洋百货相关负责人处得到证实:“成都太平洋大约是在1995年周年庆的时候,第一次使用买赠的方式。”这样算下来,买赠活动在成都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
在曾威的回忆里,当年的北京华联对这种促销方式非常热衷,“从开业就采用这种促销模式。”到了2002年左右,这种买赠活动成为成都各大商场的主流促销方式。
买赠活动:
商品售价化整为零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商场,发现女装的价签上多为“189元”“299元”“1289元”等,很难见到以整数作为售价的服装。为什么商品标价都有零头?一位销售人员称:“这是我们品牌为了更好的回馈消费者,每件商品都帮你们节省了2元钱。就算不是大型促销的季节,我们的售价也是如此。”
业内人士:
这是一种营销手段
果真是消费者捡了大便宜?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分析道:“标价为199元,其实是经过商场深思熟虑的。一方面这种标价方式显得更便宜,顾客总感觉这件衣服不过一百多元。另一方面,这种标价配合买赠的活动,更能提高销量。为了获得赠送的购物券,顾客就必须再购买一件商品凑够整数金额。”
实际折扣:
比你想象的低
面对“全场满200元送200元消费券”的大幅海报,不少消费者难掩内心的狂喜,自动将促销额度换算为“全场5折”。事实果真如此吗?
记者算了一笔账:满200元送200,相当于花200元现金,买了400元商品,即200/400=5折。但纵观卖场内的商品,大部分为198元、298元。若消费者买了198元的商品后,添一件38元的袜子,花费238元获得200元消费券。即花费238元,买了438元商品,实际折扣为5.4折。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而言,要凑齐200的整数才会送券。为了凑数,会买到不需要的东西,现金支出肯定超过200元。另外,有些柜台不接受赠券消费。再有就是购物券不找零,为了用完200的消费券,势必要贴现金买超过200的东西。”这样一来,“满200元送200的最低折扣应该在5.5折左右。”
同样的道理,满100送50的6.7折,买500送400的5.5折都属于理想状态。实际折扣肯定比这个要高。
大型促销:
不会临时改价签
为了应对促销活动商场是否会在促销前夜提高商品标价?
对于这个问题,某商场负责张先生说:“在正规商场,改价签是不可能的。但将旧货的按照新品销售的情况,就比较棘手了。过季商品本应该按照折扣价格销售,某些品牌商家却将旧货当新货全价销售。”
“买赠活动,对商场来说是一场博弈。而对消费者而言,更像是一道数学题。”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商场曾查出某品牌鞋企,将一整面墙的商品全部换上过季商品,且标注均一价610元/双。而商场第二天就将举行满300送300活动,如果商场没有在促销前夜查出来,将面临损失。
案例一
某商场推出促销活动,内容是买满600元减200元。也就是说花400元可以买到600元的商品,看上去是打了个6.7折。但按照商品的标价来计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消费者需要认真计算促销折扣的幅度大小。计算方法如下
商品价格 缩减金额 计算方式 折扣
799元 200元 =(799-200)/799 0.75
1100元 200元 =(1100-200)/1100 0.82
1500元 400元 =(1500-400)/1500 0.73
1799元 400元 =(1799-400)/1799 0.78
假设这个品牌的商品价位在799—1799之间,那么计算结果显示:在单件购买的情况下,本次促销的折扣在7.3折—8.2折之间。其中价位在1500元的商品折扣最高,而价位在1100元的商品折扣最低。
案例二
如商场推出的活动内容是:买满600元减200元,一次性满1500元后再送300元的抵用券。
看起来是在6.7折的基础上再打了个8.3折,即5.6折。
但实际上,满600元减200元的折扣幅度大约在0.73至0.82之间。以折上折的计算公式计算出:(0.73+0.82)/2×0.83=0.64折.也就是说,消费者只享受到6.4折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