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医学网站发布了一份《医生有序、确保医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中国医改大计顺利推进”。指南主要分为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三部分。分别针对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萌芽、爆发以及善后等不同阶段进行处理。应该说,该《指南》虽只是一个民间版本,却具备相当地专业水准,切合目前国内医疗纠纷环境,对医护人员的自我防卫有帮助。
不过,当这个“专业性”《指南》流向外面后,却引发了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恐怕是编制《指南》者所始料未及的。目前国内医患之间关系紧张,理性和信任匮乏,严重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经常上演暴力冲突场面,双方备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矛盾乃是双方共存的问题,如果只解决一方的后顾之忧,并不能有效遏制暴力事件。
那么,既然医学界出台了《医生防暴指南》,民众也可以编制一个《患者防诈指南》,指导下患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掌握部分医学常识,避免被少数不良医护人员忽悠,如此才能符合制衡原则。在双方都处于信息透明、权益平等之时,欺诈空间就会消弭,医患双方心态平稳,暴力冲突亦会随之减少。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玩笑。事实上,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权威性所限,普通人很难掌握到足够医学知识,注定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这就需要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利用专业知识来裁决双方之间的医疗纠纷,以避免走向暴力冲突。所以,即便《医生防暴指南》有效,也不能依赖于此,因其治标不治本。而应把希望寄托在建立游戏规则之上,打造公开公平的医疗环境,恢复医患双方之间的信任,倡导理性维权,拒绝暴力手段。
《医生防暴指南》背后是滚滚倒退的信任
2011-11-07 16:35: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日,一家医学网站发布了一份《医生
有序、确保医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中国医改大计顺利推进”。指南主要分为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三部分。分别针对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萌芽、爆发以及善后等...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 ·同仁医院医生被砍血案:8篇博文爆“砍人(2011-09-21)
- ·北京同仁医院再传医生遭患者殴打 护士被(2011-09-23)
- ·北京同仁医院为被砍医生祈福 停诊系误传(2011-09-20)
- ·儿科医生紧俏背后的无奈(2011-10-08)
- ·台湾文身贴纸含塑化剂 医生建议少儿勿用(2011-10-09)
- ·医生错开儿童禁用药强力枇杷露 孩子吃了(2011-10-09)
- ·医生开禁用药 三岁男孩服用后整夜亢奋跳(2011-10-09)
- ·医生怕不吉利不愿鬼节做手术 婴儿胎中窒(2011-10-10)
- ·汽修工培训半月成医生 网络医托曝忽悠病(2011-10-10)
- ·网络在线医生被曝是医托 雇人复制粘贴看(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