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新京报:多人染丙肝,“不换针头”如何杜绝
2011-12-01 17:31: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视点  近日,一则关于医疗安全的新闻,再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目光,在安徽和河南的交界处,出现了丙肝的聚集性疫情,有180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比疫情更让人们感觉惊讶的是,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导...

  ■ 视点

  近日,一则关于医疗安全的新闻,再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目光,在安徽和河南的交界处,出现了丙肝的聚集性疫情,有180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比疫情更让人们感觉惊讶的是,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此次疫情发生的可能原因是患者接受了不安全的注射——据当地群众反映,在相关诊所注射药物,从来不换注射针头。

  不管丙肝疫情最终查实是否由该诊所引起,从不换针头如果属实,都是低级的错误,反射出来的其实是农村医疗机构尴尬的处境。

  从相关报道中得知,这家诊所只有一名医生,而且这名医生在当地被称为“一针灵”,方圆20公里的人都找他看病。一个连基本的消毒规则都不遵守的医生,居然受到方圆20公里的村民的认可,当地的医疗保健水平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可想而知。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个引得方圆20公里村民慕名而来的医生,居然“不是村医,没有在市卫生局备案”,也就是说,根本就是非法行医。不禁让人遐想,如果没有这个“非法的医生”,村民看病该找谁。

  这些年,中国的医疗环境始终令人不满,原因之一,就在于基础医疗太差,村医院、社区诊所几乎就是低档医院的代名词,难以令人产生基本的信任。导致了那些处于塔尖位置的综合医院人满为患。

  遗憾的是,发展基础医疗,重视社区乃至乡村医疗机构的理念提出了多年,但是,在很多地方对于村医的支持却迟迟不到位。和各家综合医院动辄几千万的投入相比,这些年对于处于最“底层”的医疗诊所,不论是在业务上还是经济上都缺乏足够的支持,特别是那些个体诊所,经常还得不到医保机构的认可,导致他们只能通过低价来吸引病人,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基本的医疗安全。

  试想,如果有关部门能尽早重视各地的村医问题,对于“一针灵”这样的医生,提高必要的医疗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例如提供一定的消毒设备,承担部分一次性物品的费用),定时进行业务检查,如果把支持工作做在前头,不更换针头的错误,自然就失去了发生的土壤。□郑山海(医生)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新京报 丙肝 针头

上一篇:年近五旬妇女扮少妇谈恋爱诈骗钱财给儿子买房
下一篇:治安员酒后驾摩托撞倒母子幼童遭货车碾压身亡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