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潜入此次17个涨停板的多个超牛散户获利超千万。从7月份市值增长角度看,持股544万股*ST盛润A的魏建正7月增值最大,达到了6390万元。另一名新进*ST盛润A的自然人股东沈允应(ST盛润停复牌时间分别为2010年5月17日、2011年8月10日,因此新进股东建仓时间应在10年二季度)7月持股市值增长1020万元。
享受A股市场“只重生不死亡”的“壳资源”制度红利的又岂止一只*ST盛润。最近资本市场的领头羊之一国海证券(000750,股吧)也是借壳上市,在股市大跌几百点的情况下,国海证券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上涨超过40%。*ST星美更是证券市场“壳资源”被爆炒的一个典型上市公司。这家市值高达2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员工人数不过7名、营业收入几近于零、资产净值早已为负。
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从政策制定上来看非常完善,但看似完善的退市制度,却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借口,对业绩很差并且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还要实行“先ST再*ST”两道流程。这一做法让ST与*ST不仅不具有退市风险警示作用,还起到了鼓励投机的作用。数据显示,近七年来,A股市场没有一只ST股与*ST股真正退市,中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名存实亡。
这些市场里的超级垃圾股不退市,与地方政府支持上市公司重组有关,更与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方支持其重组有关。出于维护当地企业稳定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会想尽办法保护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保持其上市资格。每到年底,各种补贴就流入垃圾上市公司的账户,避免公司亏损退市。银行更不愿欠债公司退市,而是希望有新东家进入或是搞个“破产重整”,这样一来银行资产才能得到保全。而散户更是希望借助公司资产重组实现股价上的高度投机。如此一来,A股市场投机氛围更加浓重。
要想让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退市制度不仅要在创业板迅速建立起来,更要在主板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否则,一个只有上市没有退市的股市是不会有公司注重回报投资者的,更不会把追求公司的高成长作为上市的主要目的。监管层有必要尽快消除“壳资源”的制度红利,让A股市场回到健康的发展路子上去。
李允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