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消息,“天宫一号”飞行任务昨天下午展开全区联合演练,结果表明已具备发射条件。另据了解,预计29日至30日间,“天宫”将发射升空。将对两市哪些上市公司产生积极的影响?请看机构解析。
航天军工:解析天宫一号、北斗导航的投资机会(附股)
关注天宫一号的发射
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原来都属于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 年航天公司总公司分别成立2 个集团,主要原因是军方希望在武器供应方形成竞争机制, 便于军方择优选购。所以两个集团某些业务有部分交叉, 但是实际各有侧重。航天科技集团偏向于民用、卫星、运载火箭、远程战略导弹; 航天科工集团偏重于军用、各类中短程战术导弹。
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600343) (600343)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600879) (600879)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8 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中国卫星(600118) (600118)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11 家专业公司、若干直属单位以及8 个区域性航天产业基地、8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1553 亿元 。2009 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近700 亿元,利润总额超过了70 亿元。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 年,总收入达到2500亿元;打造7 个数百亿元规模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形成10 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由于集团本身稍微偏向民用产品,因此上市公司中的中国卫星、航天电子、四维图新(002405) (002405)等业务与控股单位有部分关联性。 而航天动力、航天机电(600151) (600151)等公司与母公司关联度较小。航天科技的资产重组的思路哺乳中航集团清晰,倾向也不如中航集团明显,其军工资产的证券化程度也较低。可能是由于航天集团的军工资产敏感性较高? 航天科技集团的军品中,除了卫星外,一般属消耗品,虽然目前处于和平时期,军工消耗品的销售数据变化还是能够反映出对具体军品补充状况。 因此航天科技集团的资产注入状况还是需要军工管理层和集团管理层的新思维。卫星产业是航天科技集团目前资产证券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主要原因是其民用范围较为广泛,民用化程度较高。
天宫一号发射可能刺激航天概念
近期航天业主要的刺激因素是天宫一号的发射。相关公司为中国卫星、航天动力、航天机电。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将于2010 年—2011 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进行无人对接,神舟十号飞船进行载人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2015 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的发展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天宫一号的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因为,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汇对接技术。“天宫一号”既是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中国准备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试验。中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中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 10 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 号火箭。长征5 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 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天宫系列实验室和神舟八、九、十号飞船的发射将刺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提升。相关受益公司是航天动力主管单位及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卫星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天宫系列飞船发射的一项重要技术门槛是空间对接,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 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负责飞船及天宫实验室的研制单位应该是中国卫星的主管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机电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天宫系列飞船及神舟8 以后飞船需要在太空进行对接及长期的空间运行,需要持续的能源供应,将对相关单位的太阳能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负责太阳能能源供应的可能是航天机电及主管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天宫一号的发射将开启一个新的、并且是长期发展的产业,将带动空间维生系统、空间电力供应、空间飞行器推进、运载火箭技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产业主增长阶段有可能持续10 年,航天科技集团内与天宫一号发射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动力、航天电子。
北斗导航系统带动导航及相关电子产业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与技术试验、地球资源、导航定位6 个应用卫星系列,逐步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等各个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认为我国的空间资源、空间基础设备的建设将在未来3-5 年仍是重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世界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伽利略(GALILEO)。2011 年7 月27 日5 时44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我国的导航系统经历了北斗一号到北斗二号的发展过程。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这种工作原理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定位的同时失去了无线电隐蔽性,这在军事上相当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必须包含发射机,因此在体积、重量上、价格和功耗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GPS 是被动式单向测距三维导航,三星定位,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具有精确性、隐蔽性高的优点、携带轻便等特点。因此北斗一号目前只具有试验和为北斗二号积累经验的意义。中国即将建立的“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论是导航方式,还是覆盖范围上都和美国的GPS 非常类似,而且有着GPS 和“格洛纳斯”系统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 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 米,授时精度为50 纳秒,测速精度0.2 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我国计划2012 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 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 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 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5 颗静止地球轨道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与空间段相关的产业为卫星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于此相关的产业为地面段设备制造、配套及系统集成等;
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这部分的产业为芯片、电子地图、软件、终端设备制造等。精密授时在以通信、电力、控制等工业领域和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国防领域,、金融系统安全性、现代通信网和电力网建设越来越依赖精度时间和频率。国内的。国内的通信、电力、交通等领域的授时多以GPS 为主,自从北斗1 号系统建立后,以国家安全考虑,已经逐步在通信、电力等领域使用北斗授时系统,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近年来每两年都以差不多翻一番的速度急长。2008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超过100 亿元,用户超过500 万。2009有60%的增长速度,如果以每台设备1000 元和年新增300 万用户计算将为设备供应商带来每年30 亿元以上的新增市场。到目前为止导航终端以车辆应用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占总数的50%以上。测绘应用方面,全国测绘系统至少拥有1 万台以上的GPS 接收机,每年长率都在10%以上。
体制内的北斗导航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卫星、航天电子、四维图新。
(中投证券 李勤)